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三百真迹现身民间珍藏引关注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10
  就在浙江发现的早期油画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贵州大学艺术学院300余幅名家真迹被媒体“发掘”的消息,近来也成为社会焦点。相对于国家博物馆的收藏,这种“民间”性质的收藏在国内艺术品的总量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大多数收藏者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将其公布于众。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陈书记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因素是民间珍藏现世的最大障碍。

  提起这次“发掘”,陈书记说,其实这些作品本来就存放在贵大艺术学院内。前一段时间贵州省文联和美协曾发现了一批美术作品,拿出来展出,我们院的一些教师去看了,无意中透露说,我们自己的东西,比这次展出的还要好。谁知这话让记者听到了,记者后来跟踪采访,便有了轰动一时的“发现”。记者的报道让学院非常被动,这么多年来不敢透露这件事,如今“地球人都知道了”,为安全起见,学院派保卫全天候值班守卫,弄得相当紧张。“现在这批画已经安全转移,不用再担心了。”

  对待这批作品,为什么如此慎重,不事张扬呢?其实,贵大艺术学院早前曾有“梁上君子”光顾,惹来不少麻烦。陈书记说:这批画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买来的,有张大千、董希文、罗工柳等人的作品,还有被媒体“爆炒”的一幅尚待鉴定的文徵明山水画。当时最贵的一百多元,便宜的也就几十块钱,一直存放在学院内。1991年的时候,曾发生一起盗窃事件,被盗走不少作品。后来案子破了,追回165幅,有些没追回来的,已经被卖到海外。如今,盗画者还在监狱蹲着。有了这次教训,学院把追回来的一部分作品存放到博物馆,其余的自己保管,这么多年来,一直秘而不宣。如今媒体的报道搞得大家紧张了好些日子。他表示,适当的时候,学院将把作品拿出来搞个展览。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从作品失窃到复归再到被媒体“捅出来”,这批珍藏几乎浓缩了所有“民间收藏”的命运。目前,国内除了博物馆收藏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收藏相当普遍。但收藏者大都谨小慎微,因为“显富”则容易招致祸端。这种心态,在收藏者当中相当普遍,也是许多民间珍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重要原因。至于如何发掘、整理、保护,则是个大问题。记者白俊峰 天津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