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政协委员炮轰“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现象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3-11
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李晓喻)在10日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当前中国文艺领域“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现象受到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批评。
  “我们的很多艺术门类都在追求娱乐,大有‘娱乐不死誓不休’的阵势。”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编剧刘星直言。
  国家戏剧院原院长吴江批评说,中国的演出市场还没发育成熟,不加区分地推行进入市场的企业化管理,“为票房和上座率疲于奔命,用数量取代质量,用粗放型的经营去赢得所谓经济效益,当了‘市场的奴隶’。”更有甚者,为了经济效益,“用低俗冒充民俗,用庸俗偷换幽默,用色情取代优美,用恶搞取媚观众”。
  他并指出,现在少数有专业能力的编剧、导演和名演员成为紧缺人才,当起了“飞行艺术家”到各地“打造精品”,顾不上潜心创作、细致打磨,只能是“戏不够、灯光布景凑”,“这种狗熊掰棒子式的创作又焉能不是抄袭模仿、千篇一律?”

  吴江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官员不懂文艺特点,用企业管理的思维管理文艺创作。他建议,文艺主管部门应下放不该管的审批权力;调整影响专业文艺健康发展的管理政策。
  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用“触目惊心”形容当前艺术品鉴定市场的乱象。他举例说,2011年9月,几位鉴定专家为造假的“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人民币,下同)的鉴定证书,有人据此骗取了10亿元的贷款。
  “如果听任鉴定机构匍匐于金钱,鉴定师附庸于铜臭,市场交易充斥假货赝品,还有什么公平、正义、秩序、诚信可言?”魏传忠说。
  他认为,应当构建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实现艺术品质量的可追溯和艺术品市场的有效监管,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