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中国艺术品市场以调整走出困境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2-27



年前,一篇题为《北京失守 全国各地字画市场相继崩盘》的文章,引发各媒体唱衰书画市场热潮,《山东字画断崖崩盘,市场泡沫重度破灭》、《书画市场抛售潮涌》、《游资盯上书画市场,低位狂扫割肉筹码》等文章相继出炉,“崩盘论”甚嚣尘上,全国书画市场风声鹤唳。在笔者看来,这其中透着一股蓄意炒作和跟风的味道。

  北京商报发表于1月7日的报道,标题为《节前愁卖 礼品书画市场遭遇小年》,被某微信号引用并换成《北京失守 全国各地字画市场相继崩盘》的标题进行转载,几天内获得了十几万的点击量。“崩盘和遭遇小年明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种为博眼球而无限放大负面影响的做法明显是一种炒作。”山东创意文化传媒公司设计总监张广海表示,这是广告营销中常用的一种手段,但用在新闻报道中实在不妥。

  2014年,中国书画市场“不景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反腐风暴导致礼品市场遇冷和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都是个中原因,但如果对市场敏感度够高,就不难发现,早在两三年前,书画市场就已经在自我调整。刚刚入行四五年的画廊老板会抱怨,去年行情出奇的差;但在书画市场摸爬过十几年的那些“老家伙”却很淡定,市场有涨就有跌,越是不景气,就越是赚钱的日子。“就像股票一样,在跌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总有少量大庄家会投机,出来捞底。”

  在笔者看来,中国书画市场是有泡沫的,而且还不小,最近两三年的震荡就是挤破泡沫的过程,但“阵痛期”不等同于崩盘,震荡过后,必将出现新的、更规范的秩序,新秩序下,会有更多的投资者和收藏家涌入书画市场。

  现如今,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和挑战都是空前的。为追逐点击量和关注度,不少媒体肆意夸大,在文章标题中冠以“崩盘”“跳崖”等词汇,而其他媒体在发现此法可行后,无下限“跟风”,从而导致“书画市场崩盘”之说愈演愈烈。

  作为艺术品交易的一线市场,画廊对于市场的反应最为敏锐,不少规模较小的画廊看到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稳不住阵脚,加上确实存在不景气的情况,没看清形势就关门歇业了,而大型画廊则及时调整策略,加大中青年学院派画家的代理规模,在新一轮市场调整中抢得了先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