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朱仙镇系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1张年画套色至少印5次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2-17



“二十八,贴花花”。年画、窗花、对联,一直是人们过年必备的年货。2月13日,记者赶赴开封朱仙镇,探访闻名遐迩的木版年画。

  春节将近,朱仙镇大街上十分热闹,各类年货应有尽有。路边的一家家木版年画店,高悬的幌子古色古香、迎风飞舞,让人不由想起古镇曾经的繁华盛景。

  朱仙镇历史上居水陆交通要塞,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曾为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也是我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现在镇上的游客大多是冲着年画来的。”在朱仙镇天义德年画店里,年届六旬的店主、民间年画艺人张廷旭对记者说。

  天义德是镇上早年间的老字号年画店,张廷旭的父亲、祖父都曾为店里的师傅。张廷旭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年画雕版印刷技艺,后来开店时便取名天义德。这样的传统木版年画店,朱仙镇上现在有四五家。

  张廷旭的店里摆放着各式年画,有威武勇猛的门神,有喜气洋洋的“莲年有鱼”、“六子游戏图”,还有故事类的“三娘教子”、“盗仙草”等,画风质朴,色彩艳丽。不由想起鲁迅先生的评价: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

  木版年画曾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元素,即使讨饭的乞丐也要在筐篓上张贴年画,腊月也是年画艺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在上世纪80年代,木版年画的市场需求量还很大,当时张廷旭每年能卖出二三十万张。现在,作为日用品的木版年画销量虽然下降,但逢年过节,依旧有青睐木版年画的顾客,在这些顾客眼里,机器印出来的似乎少了点韵味和灵气。“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现在成了工艺品,产品档次不断提升,贵的也能卖到上千元。”张廷旭说。

  看着满屋的年画,儿时记忆中的春节气息扑面而来。在老家简陋的厨房里,当一张崭新的木版灶王年画贴上墙时,期盼已久的春节就算真正来了。

  “一张年画套色至少要印5次,多的要印到9次。”张廷旭说。在机械印刷的快捷时代,朱仙镇木版年画艺人坚守着古老的工艺,也坚守着对传统的一份信念。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