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重庆展出汉阳陵文物 展现“文景之治”盛景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2-05
重庆2月4日电 (唐枫)汉代,开创了国强富民、一统天下的时代,也是汉人、汉民族、汉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4日,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藏的百余件汉景帝文物来到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展现“文景之治”的繁荣盛景。其中有汉代最具特色的一系列着衣式彩绘陶俑。

  据悉,该展览精选了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藏文物120件套,包括汉阳陵出土各式人物陶俑、陶塑动物、生活器具、建筑材料、车马器具、兵器等,其中以独特的着衣式彩绘陶俑最具代表性。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前承汉初,对内“崇尚黄老、无为而治、与民生息”,对外“和亲匈奴”,使西汉王朝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富足,与其父汉文帝刘恒一并,获得了“文景之治”的美誉,也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汉阳陵博物馆馆长侯宁彬介绍,古人“事死如事生”,陵墓及其葬坑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时期社会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反应。现汉阳陵陵园内已探明各类从葬坑近200座,已探明或出土的随葬陶俑5000余件。

  侯宁彬称,本次展出的120件套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着衣式陶俑和塑衣式陶俑。陈列于展厅的着衣式陶俑均为“裸俑”,早年埋藏时装有木质手臂,穿着代表各自身份的衣物,但经2000多年地下环境的腐蚀,布料衣物和木臂均被腐蚀殆尽,发掘出土时就以缺臂的“裸俑”样子呈现在世人面前。

  “与着衣式陶俑专供皇室贵族随葬不同,另一种塑衣式陶俑则为各路官员随葬品。”侯宁彬说,塑衣式陶俑均通体施彩,体态端庄。两种汉代独特陶俑呈现官员、仕女、佣人、宦官、武士等身份,大部分面带微笑。“这反应了文景时期,国家安定、百姓富足的生活面貌。”

  此外,各式彩绘陶马、彩绘陶母猪、彩绘陶狼犬、彩绘陶山羊等牲畜陶俑,以及品类繁多的各式汉景帝时期生活器具和兵器也将公开展出。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