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物拍卖的信息收藏与流散文物的研究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5-01-04]
圆明园是清代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皇家苑囿,拥有众多的文物收藏,清朝皇帝几乎把最宝贵、最富有的文物和的典籍都收藏在圆明园内。但圆明园究竟收藏了多少件文物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圆明园收藏了一百五十多万件文物。但这个说法缺乏史料依据。因为圆明园陈设档至今也没有被发现,所以圆明园的文物收藏就成了圆明园最大的一个谜团。其实从圆明园被抢二年后的1862年就开始有大规模的圆明园旧藏文物拍卖,我们可以从这些文物拍卖中的点滴线索一点一点的去拼凑圆明园曾经的旧藏文物。
每次涉及圆明园文物的拍卖都会印有拍卖图录,这些拍卖图录都有文物非常详细的数据和照片,这些资料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圆明园流散文物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和参考资料。以下我就简短的讲述一下圆明园文物的被抢和拍卖历史!
圆明园在1860年10月18日被焚毁之前,英法联军在园内进行了长达三天的疯狂劫掠,且小规模的掠夺从1860年10月6日起就开始了。据当时的法国海军上尉巴吕所写的见证材料记载,“第一批进入圆明园的人以为是到了一座博物馆,而不是什么居住场所。因为摆在架子上的那些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漆器,不论是材料还是造型都是那么珍稀罕见,那简直就像欧洲的博物馆。出于一种习惯上的谨慎,大家首先是仔细观察。那些东西摆得那么井然有序,使你觉得只能看,不能动。还是有人经不住诱惑,就先动手了”。但到了7日和8日,军官和士兵们就再也不满足于参观和小偷小摸这么简单的行为了,大规模的劫掠渐渐开始。据英国军官奥尔古德的记载,“所有可以带走的贵重物品,包括黄金、白银、珠宝、珐琅器、瓷器、玉石、丝绸和刺绣品,以及其他众多的艺术品或古董,都被联军夺走”。
第二年,这些文物大部分都出现在英法的拍卖会上。在伦敦,1861年从2月起,就有来自圆明园的大批物品,包括玉器、珐琅器、瓷器、丝绸和钟表,被一次次拍卖。首次拍卖是由菲利浦拍卖行进行的,物品有“精美的东方瓷器”。5月,克里斯蒂-麦森-伍兹(即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当时英国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赫爵士(Henry Brougham Loch)带回的东西。7月,另一位军官带回来的各种物品被拍卖。12月,原属于中国皇帝的宫中服装以及一只御玺被拍卖。在巴黎,1861年12月12日也举行了圆明园文物的拍卖会。另外在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由英法混合委员会挑选并以军队名义晋献给拿破仑三世皇帝的艺术品在杜伊勒利宫的马尔桑楼底层展出,其中绝大多数为来自圆明园的“战利品”。
1862年2月26日法国杜鲁欧拍卖行(H?tel Drouot)举行四场拍卖会中的第一场,另外三场拍卖分别是2月27日、28日和3月1日。这次的拍品中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四十景图咏在拍品目录上编为329号,配有大汉学家斯塔尼斯拉斯·于连(1797-1873,研究院研究员,法兰西学院教授)的说明:“绢本绘画,系各宫殿实景,40页对幅,纸褙裱,各幅长八十厘米,宽七十四厘米。孤本,系保留已焚毁宫殿图像之仅存者”。《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最初定价为三万法郎,但叫价没有超过一万法郎,拍品被收回。5月2日再次拍卖,仍然没有达到预期价格。不过还是以四千法郎的价格卖给了一位巴黎的书商。几天以后,帝国图书馆版画部主任获准以四千二百法郎的价格购得,这件孤品就这样进入了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2500号。这是版画部当年最昂贵的入藏品。
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海维亚统计,1861年至1866年间,伦敦进行了大约十五次包含从北京掠夺物品的拍卖。法国历史学家雷吉纳·蒂里埃统计,1861年至1863年间,在杜鲁欧拍卖行就进行了二十来次圆明园文物的拍卖。所以不难想象,法国人和英国人从北京抢劫的金银财宝数量相当。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