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青铜器拍卖成为2014秋拍新亮点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12-21
2014秋拍,中国艺术市场遭遇寒流,前两年曾十分活跃的近现代书画、当代艺术等板块持续低迷,但有的板块逆势而上,例如近年来零星出现在内地拍场上的青铜器,上周末开槌的西泠印社拍卖公司1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中国首届青铜礼器专场”受到众多买家的追捧。

  青铜器,就像中国书画一样是这种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的集中表现。遗憾的是,这种艺术珍宝在近现代历史上曾大量流失海外,因此成为国内拍场罕见但国际拍场常见的拍卖品种。2010年9月亚洲艺术周,笔者有幸应邀赴纽约佳士得现场观摩。记得那是“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专场,来自著名藏家何安达(Anthony Hardy)长达35年的私人收藏。时隔不过5年,青铜器在内地拍卖场上也陆续精彩亮相。如在上个月举槌的北京第二轮秋拍上,领衔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推出了名为“吉金吉象”的青铜金银专场,包括了5件带铭文的青铜重器。这些青铜器的共同特点为出自金石名家,有大量著录,传承有序,因此受到买家的追捧。其中,“商代晚期-西周早期 光方鼎”被著名的青铜器专家与古董商刘体智、卢芹斋等递藏,最终以989万元成交。

  西泠为了纪念10周年庆典一举推出了青铜器专场。西泠这个专场虽然拍品数量不多一共16件,但其策划可圈可点:选择“礼器”作为主题,不仅紧扣这批青铜器诞生于商周之交的年代特点,也凸显了西周礼制革新的文化历史脉络以及这批拍品尊贵的身价。笔者在现场发现,众多买家为此从各地专程赶来;整个拍卖现场人气旺盛。拍卖结果不仅取得100%的成交率,总成交额更高达近4000万元。难怪西泠总经理陆镜清拍后对笔者说,这个专场不仅为中国内地的青铜器拍卖开了先河,而且为青铜器价格的攀升打开了上升空间。

  记得在纽约的青铜器拍卖中,笔者就对何安达提出的青铜器收藏的“4P”原则(一,Patination即铜绿/皮壳;二、Pictogram即铭文;三、Precision即铸造精湛;四、Provenance收藏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对众多中国买家而言青铜器的收藏是一个陌生的课题,但关注收藏历史,则是与其他藏品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次西泠首个专场拍卖就充分体现了这个基本原则。比如那件妊小簋是美国著名藏家赛克勒博士旧藏的精品,也是民国古董商卢芹斋早期的旧藏;至于那件噩侯驭方鼎,则曾经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之手。

  其实,中国历史上青铜器的收藏传统可以追溯到汉代,而正式出版的学术研究著作则可以追溯到宋代,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复兴,对中国藏家而言,要在国际市场上与欧美的老藏家争夺最好的青铜器珍品,意味着要在全球化时代复兴这个曾经在内地一度中断了的收藏文化,而西泠则为这股文化复兴潮流开了一个好头。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