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评论:“文化墙没文化”是谁的错?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12-11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西里街,一面刻有近百首唐诗宋词的文化墙引起了当地市民的驻足欣赏。太原市民的关注点不仅在刻于墙上的传统文化内容,更扩大到了呈现诗词的繁体字上。有市民统计,这面“文化墙”上共出现了33处错别字。对此,太原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设立文化墙的初衷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古诗词的简繁体转化时出现了一定的纰漏。(澎湃新闻12月9日)

  一面文化墙上竟出现了33个错别字——本来是要装作有文化的样子,不料却贻笑大方。更可笑的是,在文化墙上出现问题的,绝非太原一个地方。前段时间,就有媒体曝光,在安徽六安市的某面文化墙上,出现了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故事,许多市民对此非常反感,因为“埋儿”在当下就是故意杀人——如此“孝道”,也要继承吗?

  近些年来,一些基层的街道办与宣传口似乎患上了文化“复古癖”。大街小巷,是一定要有唐诗、宋辞与汉赋的,而且,必须用繁体字才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各个城市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传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个城市大兴复古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并不像一些标语一样可以随意拿来就用。如果权力部门尤其是具体执行机构和人员不细心打磨,不认真校对,很可能会暴露一些官员的没文化。

  一些在基层搞宣传的干部,习惯了宣传一些“永远正确”的标语,习惯了在电脑上的“剪切”、“复制”与“粘贴”,以至于连基本的思维能力都要失去了,甚至逻辑不清、是非不辨。可是,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并非都是“永远正确”的标语,如果脑子长草还不去认真清除,就必然会出现前述尴尬。拿太原这面没有文化的文化墙来讲,相关工作人员一定是用网上“简转繁”的软件直接转换过来的,转换过来的繁体字,恐怕自己都不一定认识几个。

  我们当如何继承和宣传传统文化?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体学习时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在今年2月的另外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又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很显然,对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深化研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做好文化墙的宣传工作。基层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再单纯用“剪切”、“复制”、“粘贴”的落伍方式进行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必然会在更有文化的群众面前出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