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康雍乾三帝书法各具特色 雍正兼得晋唐各家之长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12-05
导读:12月2日,乾隆御笔首卷《白塔山记》在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中拍出了1.1615亿元的成交价,这一价格创造了今年全球中国书画拍卖价格最高纪录,也是今年内地拍卖市场上唯一一件过亿作品。透过这一被认为代表了乾隆帝最高书法水平的《白塔山记》,我们能对乾隆帝其人、其书法及其时代增加哪些更深的认识呢?

  《白塔山记》总共五卷,包括《白塔山总记》、《塔山东面记》、《塔山西面记》、《塔山南面记》、《塔山北面记》。其碑文现存于北海公园永安寺的“引胜”亭和“涤霭”亭。其中,《白塔山总记》分别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在“引胜”亭内石碑的四面,《塔山四面记》则以汉文镌刻在“涤霭”亭内的石碑上。提及永安寺,其名本为白塔寺,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乾隆八年(1743)改为今名。山因寺而得名,故称白塔山。在康熙、雍正时期,白塔寺曾因京师地震而遭毁坏,屡经修葺。但正如乾隆帝在《塔山东面记》中所言:“夫士民之家尚以肯构为言,况兹三朝遗迹,地居禁苑,听其荒废榛薉为弗当。”因此,自乾隆“辛酉、壬戌之间”(1741-1742)起,清廷对白塔山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修葺和改建。

  《白塔山记》的创作即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前往观览修葺一新的白塔山之后。就像乾隆帝本人所说,白塔山乃是森严禁苑,寻常外人不能亲眼目睹。所以,他仿柳宗元作《永州八记》之《钴鉧潭记》、《小石城山记》的思路,而成此五篇文章,可以使人因文问景,有如亲历其间。通俗而言,便是作为游览的文字向导之用。但此文既是身为帝王的乾隆帝所书创,其意义又自非寻常。

  字如其人

  康雍乾三帝书法各具特色

  综观乾隆帝御笔《白塔山总记》及《塔山四面记》,全文以行书写就,结字方圆兼备,文字流畅清新,条理明晰,娓娓道来。不仅对京师和北海白塔山的历史有精要概括,而且对新建白塔寺的周边景色予以生动描述。就乾隆帝本人的文笔和书法造诣而言,该作确已臻于至境。而且,从除了《塔山东面记》之外现世的其他四幅作品来看,其所用仿明仁殿纸以及宫廷装池工艺,亦均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但是,若要进一步衡量乾隆帝此作的书法成就和价值,还应将其放在整个清代帝王书法的脉络之中进行比较考察。中国历史上以书法享名的帝王书法,当首推宋徽宗赵佶开创的“瘦金体”。清代皇帝虽无人及此,但如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均深谙书法之道,成就亦属非凡。然而,康雍乾祖孙三人的书法风格又大异其趣,某种程度上也正是三帝各自秉性和作为的写照。

  康熙帝曾以擅摹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力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并将董其昌的真迹搜访殆尽。因此,康熙之时“董体”风靡宇内。从康熙帝存世的墨迹来看,其书作多潇洒精美,布局自然,结字舒朗而不失严谨,明丽而不致轻佻。如果说字如其人的话,康熙帝的书法正可见其温润仁厚的一面。而在史书中多以严肃庄穆形象出现的雍正帝,其书法受乃父影响,但不限于法诸董体,而兼得晋唐各家之长,故由其字也可见其为人严谨端重的特点。至乾隆之时,随着清朝国力进一步强盛,海内外总体靖安,乾隆帝的威信与自信俱得大增。虽然兼能楷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体,但乾隆帝最为擅长的当属行书。就书法风格而言,其尤为私淑者乃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并以此带动了朝野上下“以赵代董”的趋势。而“赵体”中的妍媚、圆熟特性,也浸染到了乾隆帝的为政处事过程当中。

  爱好收藏

  乾隆爷也打过眼

  然而,自负且不乏矫作的乾隆帝,在品鉴书法作品方面也有失察走眼、致遭人讥的时候。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认定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苏轼烟江叠嶂诗卷》为赝品。只是该作乃是赝品中较好的作品,所以并没有丢弃废掉。但在乾隆之后,不少人已从书风等各方面,判定了该作确为赵孟頫的传世妙笔。所以,当人们看到乾隆帝在《苏轼烟江叠嶂诗卷》前面所写的“双钩赝品佳作”字样时,自不免讥其“玉石不分,贻笑后代”了。

  综合来看,乾隆帝的书法造诣实逊于康熙和雍正,加上其本人矫作的性格,也使其大量书作陷入繁而不精的窠臼。不过,若从帝王书法的角度来说,乾隆帝的书法在清代乃至中国历代皇帝之中已属上流。而且,此次现世的四卷《白塔山记》,可谓乾隆帝传世之作中兼得亲笔、手卷以及同一母题之下成套等特点于一体的作品,因此尤为难得和珍贵。

  另外,《白塔山记》连同白塔本身,在乾隆帝的心中亦当有着很重的分量。有一个颇可玩味的历史传说:乾隆帝有次下江南至扬州时,走到瘦西湖五亭桥畔,对身边大臣说该地方颇似京城的北海,唯独缺少了一座白塔。当地盐商听闻之后,为了讨好皇上,连夜以盐包和白纸扎成了一座白塔。次日,乾隆帝看了之后大为惊讶,感叹“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名不虚传。”这便是所谓“一夜造白塔”的典故。此说以往多被用来印证江南盐商善于揣摩圣意和财力富足。但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后,扬州果然仿京师而修建了一座白塔,这也就成了后来的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白塔晴云”。虽然南北白塔在建制和风格方面存在差异,但此举仍不失为乾隆帝有意将京师文化灌输至江南的成功尝试,以此来消解满族统治者对“江南”这一文化渊薮之地羡慕、紧张交织的复杂感觉。而无论是否刻意选择白塔作为一个示范,都不难看到它在乾隆帝心目中的确是分量沉重,无时或忘。

  酷爱写字

  乾隆爷其实算不上“书法家”

  康雍乾三帝中,乾隆帝享年88岁(1711-1799),远超父祖。加之其对汉文化的喜爱几近痴迷,写诗成性,挥毫成癖,因此乾隆帝所留书作之多冠绝历代帝王。但书法往往是以“贵精不贵繁”来彰显价值,所以讲求数量的结果便是容易导致质量的参差不齐。马宗霍先生就曾对此论述说:“高宗(即乾隆帝)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得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而且,虽然乾隆帝各体兼能,但既无法游刃其间,又难将某一体发挥至极,难免让人对其颇有微词。今日在研究乾隆帝的书法时,人们往往会认为:“乾隆皇帝喜欢写字,但很少有人称其为书法家。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他的字平整规格而缺乏才气,他仰慕魏晋的二王却少有大家的气度风范,追摹元代赵孟頫而无赵字的雍容姿媚,临习明代董其昌而乏董字的平淡天真。”对照乾隆帝大量的传世书法来看,这种印象能够进一步加深。

  不过,若以在汉文化各方面的造诣和成就来说,乾隆帝的确已经不输父祖。除了数以千幅的御笔书法存世之外,据统计,乾隆帝一生作诗更多达四万多首,超过全唐几百诗人的数量总和。礼亲王昭梿曾记述说,乾隆帝每作一诗,便令儒臣尝试注释解读。当庭无法注出的,还允许回家查猎典籍。而当儒臣翻遍史书也无法注出诗文所引典故时,乾隆帝便会得意地说出答案,由此也受到大家的佩服。透过此一例子,既能看到乾隆帝确已浸染汉文化之中,而且水平不低,同时还能看到乾隆帝性格当中有着明显的矫作成分。毕竟,乾隆帝自己也承认他有很多诗文乃是由儒臣代为捉刀。而在书法方面,深受乾隆帝重视的张照便是不可多得的“枪手”。乾隆帝曾作诗文,赞叹张照的书法:“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称其为“羲之后一人”、“非人所能学”。因此,乾隆帝会选择如张照等人作为御用书手。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