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私人画廊遭遇生存危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27]
近年来,上海的私人画廊发展十分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画廊(包括画店)的数量已达1000余家。这些画廊的存在,给城市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但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是,这些画廊的整体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据透露,几乎90%的画廊遭遇生存困境。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新画廊开的速度很快,但关闭的速度同样也很快,大部分画廊经济状况不好。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一位美国朋友到上海要求看画廊,有朋友带他去了安福路上的四家画廊。但一眨眼功夫,这四家画廊已全部关闭了。朱国荣拿着手里最新出炉的那本《上海私人画廊》一书说,这样的书必须一年出一本,否则,就会跟不上趟。
记者发现,就在这本《上海私人画廊》一书的采写过程中,原先已入选书中的一家龙人画廊,还没等到书面世,已经面临关闭的命运。由于来不及撤下该页,最后书中不得不在这家画廊的介绍文字下面注上一笔,该画廊于2002年1月起歇业。
角度抽象画廊艺术主持许德民说,画廊不同于一般的商店,如果将它列入商店的行列,那么它可能是商店里最冷清、最寂寞的。好在多年从事股市投资的许德民是清醒的,在开画廊之初,他就准备以其它收入来“养”艺术,“养”画廊。
华氏画廊经理华雨舟也认为,想靠画廊发财,是很傻的。“我开画廊,与画家画画一样,可能也是一种命。画家没被市场承认之前,只能受穷,开画廊也一样,也许只有等到大家关心和需要画廊,就像关心和需要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样,中国的艺术市场才会迎来真正的繁荣,到那个时候,也许画廊赚钱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上海画廊业亟待规范
画廊、博物馆、大剧院和美术馆是了解城市历史的最重要的舞台,有人甚至把它们并列为衡量一个国际大都市必备的四个重要条件。目前,上海的私人画廊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有望成为中国的“画廊之都”,但其间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而价格上的不规范是最致命的,直接影响着上海画廊的形象。
国内画家近年来画价一直居高不下,与市场需求形成脱节。目前,国内艺术家作品在国外的出售价,往往要低于国内的价格。有份材料表明,诸如黄胄、亚明、崔子范、朱屺瞻等人的作品,在国外千余美元就能买到,更有人花了8000美元买到了一幅吴昌硕的真品,以至于出现了有人从国外买进国内画家的画,再在国内抛出来获利的“回流”现象。这些现象,给上海现有的画廊生存带来强烈的冲击。
据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打算在今年年内成立画廊行业协会,希望对沪上私人画廊进行有效管理。
4大困境阻碍发展
困境一有资料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0美元时,才有可能健全艺术品收藏的社会机制。目前,上海的人均收入远未达到这个数字,因此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画廊,只能是先行一步,画廊必须耐心等待藏家的诞生和出现。
困境二现在买画的客户国内占60%,国外占10%。股票、房地产、艺术品作为三大投资手段,但国内公众对艺术品的认知还很少。消费兴趣的培养和艺术市场的培育还十分漫长。
困境三目前大部分画廊,只能做一个中间商,而无法成为庄家。东海堂画廊总经理徐龙森说,没有大的资金来源,即使是想做庄家,步子也迈不开。想三步,到最后只能走一步,感觉很悲哀。
困境四画家一般舍不得拿出去自己认为是好的作品,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常见的现象,一些画家不甚理想的画作,拿到画廊去卖,而这样的作品,也无法引起藏家的兴趣。记者徐颖 新闻晨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