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成为甘肃发展名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08]
敦煌研究院积极探索实施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国际合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保护敦煌石窟的成功之路。同时,注重科学的开发利用,使敦煌这一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成为促进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名牌。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艺术精美的佛教石窟遗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享有世界盛誉。在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三代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敦煌研究从最初的壁画临摹发展到全面研究,石窟保护由抢救性发展到科技保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确立科学保护理念,制定科技保护的长远规划,扩大同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国际间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调整充实保护管理机构,建立了以环境监测、壁画修复、崖面防风化加固、石窟档案为内容的科技保护体系。
敦煌研究院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日本和美国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合作,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保护技术,在莫高窟的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风沙治理、岩体裂隙移位监测、壁画颜料监测分析、壁画病害产生的机理及治理、敦煌壁画的计算机信息存贮与再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使敦煌的文物保护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他们还积极争取国际力量为敦煌文物保护研究提供援助。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从国外、境外获得投资折合人民币1.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敦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以来,敦煌研究院积极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打敦煌牌”的战略,加强了窟区的环境改造与治理,将流动商业摊点移入统一的商业用房,改造了窟区环状人行干道,强化了窟区的文化氛围;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讲解员,包括一些英语、日语、法语、德语、韩语等语种的讲解员。他们还有计划地在国内外举办敦煌石窟艺术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到敦煌参观游览。自莫高窟开放以来,参观旅游者已由每年的几千人增至20多万人。截止目前,仅莫高窟一处,接待国内外游客就超过300万人,其中有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40余万人。从而使敦煌成为人们了解中国、认识甘肃的一个窗口,提高了甘肃的知名度,推动了甘肃的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