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传讯

“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登陆美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11-05
2014年10月30日,筹备已久的“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Future Returns: Contemporary Art from China )在美国东兰辛市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Eli and Edythe Broad Art Museum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举办,此次展览由王春辰策划,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3月8日。据悉,该展览是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举办的中国文化年的一部分,旨在展示并推动美国对中国的当代艺术多样性生态的认知。

10月29日(美国当地时间)上午10点,“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在布罗德美术馆举行了媒体发布会,布罗德美术馆馆长Michael Rush进行开场致辞,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在布罗德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随后策展人王春辰博士向大家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缘起,并带领记者和观众导览整个展览。之后,到场的6位艺术家(金阳平、姬子、刘力宁、缪晓春、渠岩、王川)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并回答当地记者的提问。

此次展览共有24位中国艺术家参展,其中还包括纪录片部分的5位艺术家。整个展览个筹备了两年多,以“未来的回归”主题,从不同的象征角度(油画、水墨、摄影、观念、装置、数字媒体等)展现中国的当代艺术。展览分为三个单元:“文化与再测绘”(Culture and Re-Mapping)、“现实与可能”(Reality and Possibility)及“未来与想象”(The Future and Imagination)。策展人王春辰博士以这三部分为一个缩影,试图为观众呈现一个多元化的中国,展示任何的关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文化与再测绘(Culture and Re-Mapping)。中国的艺术家对自身的历史及其文化都有强烈的学习与继承的愿望,对中国之为文化的传统有着强烈的当代思考和转换实践,甚至说历史上的中国是由经典文本的不断传承构成的,以往的历史观是循环论,如改朝换代即是这种历史观与实践的最具体说明。但在今天,中国强烈地感受到自身固有的传统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所谓中国已经不是固有的那个意义的中国,在很多层面上都发生着物质的改变和空间的改变以及文化形态上的改变,但似乎在相当的精神层面以及文化基因方面,又体现出中国的那种文化意味、因素、记忆、伤感。这是一场跨越长历史时段、全球化的一种文化基因变革,迄今未有结束。

但在另一方面,中国的艺术家又坚韧地去思考那些受到挑战的文化传统在今天的转换。姬子、夏小万思考的是中国的精神气质化为山水的寄托后,其当代的创造性形态该如何呈现。姬子使用中国固有的绘画材料——水墨、宣纸进行水墨艺术的革新,这也是近百年中国艺术遭遇到的最大挑战: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当代的延续和变革问题,姬子从中国哲学思考的角度去将之转换为当代的视觉体验,从而以积极的实践革新去证明水墨的内在生命力。夏小万用装置的手法对中国的古典山水进行了呈现置换,原有的平面效果变成立体的透视效果,使得古典的审美趣味焕然一新。陈卫群的《寻》以一次身体的测量去中国的那些大山里去寻觅曾经的精神遗迹,这些都是寄寓了中国千百年来精神归宿的地方,作者的提问是它们今天能否依然安放我们的心灵寄托。王川对中国留存的图腾符号进行了社会学考证,龙的文化象征在激荡巨变的中国依然是那么普遍的存在和被信奉,潜意识的文化痕迹依然显得很强大,但其实质的意义却逐渐消失。

苏新平用中国文化特有的手印姿态来提问隐匿的情感象征,因为每个手印都是一种情绪的表露,因此手印在中国有着很神秘的含义,甚至靠比划手印来交流思想和意思,那么在今天,这样的手印却传递的是年复一年的劳作所带来的紧张和不安,其含义被重新测绘了。周钦珊则是通过对西方文化的阅读来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气质,时间性和文明的真实性存在都是一件惊惧的事件。王璜生的作品以丝线为元素,这本来是中国水墨的笔法之一,展示的是水墨绘画的韵味和结构,但将之延伸转化为铁丝的时候,它们变得不安与紧张起来,它们不再是文化的体现,而是禁忌与纪律。

姜吉安将中国特有的文化材料(丝绢等)与艺术方法进行了解构,他以自己的程序化方法来创作作品,实际上是重新测绘中国艺术的边界和内涵,即文化的物质性与精神性之间的联系。

第二部分:现实与可能(Reality and Possibility)。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是一个事件,并非仅仅是其人口世界最多,也并非仅仅是其历史的久远,而在于现实的中国所发生的那种变化。这是一个短时段聚变与失序、一切重构、长时段不可预见的事件;对作为生活在这种现实现场中的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切身体验、朝夕相处的现实震荡、文化冲击、情感适应和心理焦虑的现实。现实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症候,生活在这样的现实里已经不仅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如何被保留,而是一切关于实现的记录都变得恍惚起来;现实聚变有着浓浓的魅力,但也同时透析着隐隐的忧伤。这些恰恰是作为艺术家的群体所发现、所揭示、所表征的,无论它们是纪实性,还是修辞诗学,或是模拟剧呈现,都是艺术家的艺术所表征的现实中国。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