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瓷器的胎体可分粗细两类,粗者为杂质较多的砂、缸胎,细的胎土淘练得比较精细,胎质较为细腻,但两者都给人胎质偏软的感觉。其胎色多呈浅黄、棕黄或灰白色,为掩盖较差的胎色,精细制品胎体上常施有白色化妆土。
西夏瓷器烧造品种主要以白釉、黑(褐)釉为主,也有少量青釉、茶叶末釉瓷器,多数外施釉不到底,有些器物里外釉色不同,底足一般无釉,其中白瓷质量普遍较高。器物装饰除一色釉器外,常用白地绘黑花、剔刻花、印花、点彩和雕塑等装饰技法,其中大部分壶、瓶、罐、钵等都采用剔刻花结合开光的装饰技法。剔刻花属于典型磁州窑类型的装饰技法,从制作工艺上可细分为刻釉、剔刻釉、刻化妆土、剔刻化妆土等多种,它们都是利用胎色与釉色或白色化妆土的色差来突出纹饰,装饰效果较强。而与中原窑场的剔刻花器相比,西夏瓷的剔刻花部分露胎的面积往往较多,纹饰布局比较疏朗,露出的浅黄或棕黄色胎色与北方其他瓷窑的产品多浅白或灰白的胎色区别明显。
西夏瓷器的纹饰题材内容丰富,有植物纹、动物纹、婴戏纹及反映民间生活习俗的狩猎图等。植物纹中以折枝、缠枝或串枝牡丹纹最多,亦有莲花纹、梅花纹、菊花纹等。动物纹有飞禽、鱼、蜜蜂和鹿纹等,其中塔儿湾窑烧造的白地黑花牡丹飞禽纹瓶堪称代表。此外,西夏瓷器中还常见一些器物饰有墨书或划刻的文字、符号等,一般写在器物足内、肩部或腹下部,文字有汉文、西夏文、藏文等多种,是研究西夏文字的珍贵资料。
西夏瓷的装烧方法亦与中原窑场类似,盘、碗等以支钉、支圈正烧或匣钵装烧,其中金代窑场中流行的砂圈叠烧法,即在盘、碗的里心处刮釉一圈,然后叠放多件器物放在匣钵内装烧,西夏制瓷中也多有采用。此外,西夏瓷中的罐类器常用顶碗覆烧法,即为了增加装窑量,有的在罐上再扣上一件器物覆烧,因此罐类器肩部常见一圈涩胎。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