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魂瓶”系古代给魂灵装粮食冥器 抚慰饥饿亡灵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9-25
我们逛博物馆的时候,常常会在随葬品展柜中看到右边这种青瓷罐子。罐子的造型基本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一栋三层的以人物、鸟兽为装饰的立体阁楼,在阁楼四周还常常塑有四个小管子,中央有一个大管子,大管子底部是空的,通向下半部分的圆形罐体。

  这类罐子,被考古学者称为魂瓶,也称之为谷仓罐、堆塑瓶,是古代一种专门用于陪葬的冥器。

  谷仓罐源于鬼魂也会肚子饿

  据说在商朝末年, 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因周武王伐纣, 二人叩马谏阻无效,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家乡父老安葬他们两个的时候,特地把 “粮罂”、“五谷袋” 等装着粮食的器皿放进墓中,希望能抚慰他们的饥饿,在死后不至于继续挨饿,由此形成了魂瓶随葬的习俗。

  实际上,在墓中随葬粮食或者谷物种子这种习俗,在商周以前就出现了,应该是为了亡灵魂魄不至于饥饿。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的墓地中,就发掘出木头做的粮仓形状的模型,尖尖的房顶,圆柱形的形体。

  先民认为人死后,还会有灵魂存在,他们生活在阴间,就需要有吃的粮食。《左传》中就言之凿凿地记载,“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陪葬的食物需要冥器盛放,这也许是生前使用过的谷仓,但是又没法把那么大的谷仓埋到墓葬里,为了陪葬专门重新设计,由此逐渐开发出各种类似于谷仓的冥器。

  到了汉代,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出现文景盛世,“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财富的积累促进了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装在墓葬里的粮食和各类冥器也越来越多。

  由于制陶业的发展,墓葬中也陪葬了很多陶谷仓,舱内也放着粮食。此时的谷仓已经变得很讲究了,出现了在谷仓上堆塑鸟兽人物等艺术创作。堆塑也叫做堆贴、堆雕,是一种立体纹饰贴的创作方式,因此这种谷仓也常常以工艺为名,被称为堆塑罐了。

  青瓷谷仓罐

  图中这件谷仓罐出土于西晋的墓葬,材质上已经从陶器进化成了青瓷。

  三国两晋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仍频,南方一直比较安定,特别是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南方,带来先进的文化,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厚葬之风也随之盛行,此时南方青瓷技术成熟,特别是浙江的越窑,生产的青瓷已经形成量产并且向大众化普及。产品种类丰富,不仅生产了日常用品,随葬青瓷冥器也流行起来。

  在此基础上,江南特色的雕镂青瓷堆塑瓶出现了。这种谷仓罐上常常有“富且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亿万岁未见殃”的吉祥语。

  除了楼阁与人物,这件谷仓罐上还有一大四小五个管子,这是由汉代的另一个罐子旁支“五联罐”发展而来。这种罐子基本在中间有一个最大的管子,像葫芦状,跟底下的罐体相通,另外四个小管子围绕在周围。

  有些魂瓶上有1到2个龟跌碑,碑上常常有器物产地及广告性铭文,还有类似商品的说明书或广告牌——看来当时已经有了浓厚的商标和广告意识了。有些在腹部、四角阁楼及罐身上有圆形孔、凸字形孔、火焰状门洞等等,各具特色的洞孔除具备通风、方便灵魂出入的功用外,也丰富了器物的造型。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古人把重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种罐子上,里面是逝者灵魂的栖息场所,灵魂通过大管子进进出出,当亡灵能够重生的时候,就能自由地离开,因此五联罐也被称为“魂瓶”。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