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上海艺拍市场份额下降 借助电商寻找下一个拐点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9-18

“2013年上海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40.5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11.54%,而北京占69.41%。”昨天举行的2014上海艺术品拍卖论坛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透露的这组数据,令上海从业者如坐针毡。从半壁江山到跌近10%,上海艺术品拍卖为何没了昔日辉煌?

上海艺术品拍卖像“奶油蛋糕”

“艺术品拍卖在北京是肉夹馍,吃得饱;在上海是奶油蛋糕,好看。”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嘉德拍卖董事寇勤的比喻让南北同行会心一笑。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首场书画拍卖会敲响文物艺术品拍卖第一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2003年之后,上海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眼下杭州西泠印社拍卖额就超过上海所有拍卖行。

寇勤认为,上海拍卖行兼营业务多。做艺术品拍卖费时费力,开槌前,拍行要征集拍品,事后到处要账。相比之下,公物拍卖、法院拍卖简单明了。寇勤也开过资产拍卖中心,获利不菲,但最后还是关了,“没有文化含量。”他认为,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艺术品部门与资产拍卖部门无法沟通,前者都是个人委托,需要一对一服务,1万元差距就能让客户从甲拍卖行跑到乙拍卖行。而对后者,1万元算不了什么。

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认为,两地文化造就北京以艺术品拍卖见长,而上海在资产拍卖中遥遥领先,“说实话,艺术品拍卖有时像博傻游戏,买家一直在举牌,从几百万元举到上亿元,近乎疯狂竞价,出天价的人被看做‘英豪’,换了一地可能就成了‘土豪’。资产拍卖确保价值兑现,流通性也较艺术品高得多。”

借力电商寻找下一个拐点

尽管本地拍卖业市场份额下滑,但谁也无法否认,上海蕴藏着巨大潜力。嘉德、保利、佳士得、苏富比都视上海为必争之地。上海本地拍卖行如何发挥地利优势?

上海敬华艺术空间总监侯团章表示,“在外行人看来,艺术品拍卖水太深,成了圈子市场、小众市场、自给自足市场。只有诚信,才能源源不断有生力军进入。”上海驰瀚拍卖董事长曹峥嵘也提出,诚信经营,承担起艺术品价格标杆、安全保障、市场风向标和信息集散地功能。

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量饱和、面临瓶颈,上海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认为,上海有能力借电商之势在下一个拐点扳回一城,通过互联网将中低价位艺术品卖给中青年藏家。这与侯团章不谋而合,“中低端艺术品拍卖市场没有建立起来,这个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应该变单一的小众市场为多层次的拍卖市场。”

“想发财,别干艺术品拍卖。”北京华辰拍卖近年主攻照片,董事长甘学军表示,一个照片专场,所有拍品总价300万元,抵不过张大千一张画,但文化引领作用不可低估,“文化经营需要有点傻劲,账算太清楚,不好”。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