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京派玉雕:底蕴深厚的“皇家艺术”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9-14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还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1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佩戴、把玩、观赏玉器玉雕成为一种风尚。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 可以说,玉文化主要还是在玉雕工艺上才得以体现。

  那么,玉雕究竟是一门怎样的手艺,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呢?9月5日至9月20日,深圳欢乐海岸的皆一堂百工艺术生活馆特举办“谦谦之风·北京玉雕精品展”,北京市玉器厂的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田健桥、崔奇铭将携作品于展览期间与深圳观众交流传统玉雕文化,讲述玉雕背后的故事。

  1

  玉雕收藏 超乾隆时期

  “玉文化正迎来最鼎时期,其热度甚至超过了清乾隆时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田健桥说。2014年7月,北京博观当代玉雕春季拍卖会4大专场230件拍品共计成交128件,成交率为55.6%,成交总额为3411.7050万元。当代玉雕收藏盛况可见一斑。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被用作礼器或祭祀用品。《孔子家语》中的:“君子比德于玉”赋予了玉器无限的文化象征。长期以来,玉器都专供于皇室贵族,百姓并无资格拥有。清朝乾隆时期,因为皇帝的喜好,玉雕发展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大禹治水》、《丹台春晓》、《会昌九老图》、《秋山行旅图》这样的珍品,现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介绍,在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当代玉雕工艺可以大致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其中南派以上海、江苏、扬州的玉雕工艺为代表;北派以北京的玉雕工艺为代表。各个流派也是各有所长,风格不一。

  海派玉雕立足上海,上海作为世界大都市,工艺品商业气息更浓郁一些,体现的是用料高端,题材吉祥,工艺精到;苏帮玉雕作品则以小件为主,目前呈百花齐放的态势;扬州玉雕在山子雕方面是强项,并且追求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新疆玉雕则融入了当地的民族文化;河南玉雕从业人员号称40万,过去以粗制滥造著称,后来也成立了专业的雕刻院校,多年下来亦自成体系;北京玉雕,用张铁成的话来说是“恢弘大气,造型简洁,文化底蕴深,传承皇家文化,体现中华文化传统的文艺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86工程”中制作的4件翡翠玉雕作品《含香聚瑞》、《四海腾欢》、《群芳揽胜》及《岱岳奇观》成为京派玉雕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国家收藏的国宝级珍品。

  2

  京派玉雕“化腐朽为神奇”

  三位到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田健桥、崔奇铭均属于北京玉雕一派,而他们三人都系出同门——北京玉器厂。北京玉器厂副总经理刘富如说:“北京玉器厂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摇篮,造就了如今玉雕行业中大约18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而这个数字,已经近乎占据了当下中国玉雕行业的半壁江山。

  当然,要成为大师,历程不可谓不艰辛。崔奇铭说玉雕工艺是“做减法”,即不能增添材料,这与雕塑有所不同,也是玉雕的难处之一。因为玉雕的原料珍贵,学徒入门必须经过漫长的过程:刚开始要先练习绘画,打好平面美术的基本功;再学习泥塑,也就是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再之后就可以上手刻石头了。这3个阶段过去以后才是基础训练,也就是刻岫玉。因为岫玉的产量较大,价值相对较低一些。最后才着手碧玉、白玉、翡翠的雕刻工作。这个阶段需要3至5年,但就算养成雕刻技能,仍不能保证学徒能成为大师。崔奇铭补充道:“重要的是设计,这个可能十年八年都学不会。我们琢玉人的任务,是因势利导,将人与自然完美地结合起来,把材料的质地美充分体现出来。”

  崔奇铭所说的设计,其实就是玉雕行话“读玉”。铁成说:“京派玉雕最重视化腐朽为神奇。因为北京不产玉,我们离原材料相对较远,因此全靠艺人的技艺,让玉石焕发生机,通过雕刻化腐朽为神奇,增加它的文化艺术价值。”北京玉雕长期以来是一门“皇家手艺”,标准很高,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雕刻师的打磨,甚至能够将一块质地不太好的玉变为高端艺术品,发挥玉的文化价值。

  3

  玉雕创新不能违背“玉文化”

  玉雕与雕漆、牙雕、花丝镶嵌、景泰蓝等艺术均属“燕京八绝”,令人忧虑的是,后几项近年来已经显示出后继无人的问题,但玉雕行业却仍然蓬勃发展。由于市场的扩大,玉雕需求也开始多样化,玉雕行业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崔奇铭说:“我们3个人算是现在玉雕行业的壮年一代,但我们都没有拘泥古法,都在创新,京派玉雕也是在不断地创新之中。”田健桥的玉雕在创新方面很令人瞩目,他的作品《你幸福吗?我很快乐》表面上是两只相望的小猪,实际上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这体现了作品的现代性。当然,创新的同时也要有基础与传承。崔奇铭说:“有些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相玉方法不对,你说如果雕出来的菩萨脸上黑了一块儿,还有人要吗?”这实际反映的即是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是玉雕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基础。他补充道:“还有一些人喜欢奇怪的东西,比如雕一张脸,一半是菩萨一半是骷髅,也可能有人喜欢。但我觉得,玉雕不能光为了造型而造型,为了雕刻而雕刻。玉是温润的东西,还是要表现吉祥的事物,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质。”

  玉雕行业如今正蒸蒸日上,如何把握时机,正确地结合东西方的审美眼光与美学技巧,为作品加入现代性元素,丰富作品内涵,是今后玉雕行业要解决的问题。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