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月亮元素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9-10]
古往今来,月亮承载着人们的无数种思绪。游子借明月怀念故乡,情人借月亮传达爱意。而在古代的瓷器工匠眼中,月光恰如瓷器的胎色那般温润、洁白,这促使他们运用瓷器承载民间对于月亮的各种理解和幻想。细观历代瓷器,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量存在的月亮元素。 笔者曾经听闻,古人曾试图将月亮的色彩与质感带来凡间,为此钧窑曾生产出一种天下闻名的“月白釉”。之所以称之为“月白”,是因为它的釉色比天青釉还要淡,宛如淡淡的月光。月白釉瓷釉色丰富,有多重釉白色,如皓月、如美玉。有的白中漂青,有的白中泛绿,有的白中透出微微的金黄色。但无论何种形色,无不富有“月”的质感,就好似深秋一轮皓月般恬静、温润。2011年,北京保利曾上拍了一件元代钧窑月白釉鸡心罐,当看到它时,我才意识到拥有“月”质感的瓷器是真实存在的。这件元钧窑月白釉鸡心罐,高10.8厘米,口足5.8厘米,底足5.8厘米,敛口、弧壁、鼓腹,底部急收,小圈足,外形制作规整、精致。此罐胎薄体轻,胎质坚细,釉质光洁润泽,既有月白釉的纯净与洁白,又有窑变而产生的霞光,精美绝伦。结合古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的赞誉,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便是因为钧瓷呈月色而非玉色。
古人称中秋节为“拜月节”,今人虽未继承拜月的习俗,但此场景在瓷器作品中也有许多体现。“貂蝉拜月”是明清瓷器上常见的图案。传说中貂蝉有“闭月羞花”之貌,她降生人世后,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一次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都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这件明成化青花“貂蝉拜月”盘,直径22厘米,高4厘米,盘底是“貂蝉拜月”图,貂蝉裙裾拖地,头上绾髻簪花,前方的木几置放香炉,貂蝉双手合十,神情专注而虔诚。香炉烟雾缭绕,和云朵融为一体,一起环绕在月亮的周围。左右婢女端壶摇扇,表情严肃。
除了色泽与传说外,圆月饱满的形状也惹人喜爱。清代有一种瓷器名叫“抱月瓶”,亦称“宝月瓶”。其因腹部扁圆,如满月状突起,远远望去好像怀抱着一轮明月,因而得名。据说抱月瓶的外形最早源于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抱月瓶自身独特的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融合于一体。笔者曾有幸的见一尊粉彩花鸟抱月瓶。该瓶高26.5厘米,瓶身扁平、圆润,瓶颈呈管状,瓶耳为两个倒垂的蘑菇,非常精致。两侧的图案,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两只漂亮的小鸟,栖息在花枝上,似在喃喃细语,颂扬这美好的时光。
古人常将瓷器以月为名,近年来,名为“古月轩”的清代瓷胎画珐琅时常出现在世界各大拍卖行,它们备受瞩目,且总以天价成交。瓷胎画珐琅是以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关于“古月轩”这个称呼的由来至今众说纷纭,不过,自从冠以“古月轩”之名,这种瓷器便脱胎换骨了。笔者认为,“古月”的释义其实很简单明了,它就是古人对于瓷器烧造最高技艺的赞誉。“古月轩”瓷,五彩缤纷,中西结合,做工精细,富丽堂皇,集诗、书、画于一身,是能与皓月争辉的奇珍。“古月轩”的瓷器中,笔者对于一件荷花鼻烟壶情有独钟。此壶呈扁瓶形,直口,椭圆形,平足。壶身通体描绘着从荷塘中盛开出来的四朵姿态各异洁白的荷花,一朵微黄的莲实,两枝亭亭玉立的荷叶,就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李喜庆)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