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收藏投资

“藏画于民”要迈三道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27
  乱世藏粮,盛世藏画。唐宋以来,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4次收藏高峰,有专家预测第5个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春天即将来临。记者走访了一些权威人士,他们认为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书画市场正在逐渐发育成熟———
  百姓渴望拥书画入怀
  渐渐地,杭州旅游特色街———清河坊氤氲起水墨的色彩,营造了书画艺术的氛围。
  在这里,商家陈列出文房四宝,挑出艺术的旗帜,聚拢了一批书画爱好者。在一家名为“听雨轩”的画廊前,每张画只标着50元的价格,引得不少百姓驻足观看:梅兰竹菊,花鸟人物,字画显得挺有生气。一位正在挑画的郑先生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希望居室环境能够雅致些,所以将目光投向了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画廊主人熊明说,其实具有郑先生那样心态的人越来越多了。画廊里有各种价位的书画作品,低价位的销路最好,一天能卖出好几十张。
  同样,定位在普通百姓的画廊也开始出现了。杭州华艺斋中国画廊走的也是低价位路线。华艺斋面向民间,将价格定在几百元之间,还有部分几十元一张的书画小品,淡雅而隽永,很受百姓青睐。据朱本巧经理说,低价位书画十分畅销,一个月出手几百张,一般都是普通百姓买去装饰家庭或送给好友。
  近年来,一些艺博会也引起百姓购买的热情。前段日子,衢州原计划举行2天的艺术品展销会,由于普通群众的积极参与不得不延长了2天,其中书画的交易就占了大头。有关人士认为,书画艺术正逐渐进入百姓的视野,一旦“藏画在民间”的艺术品市场真正发育成熟,将产生非常巨大的效益。高价位制约百姓入市西湖、中国美院、画廊、潘天寿故居构成了南山路的独特风情。徜徉在南山路上的画廊里,感受着书画艺术给心灵带来涤荡的同时,记者发现这些画廊显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一位空手从画廊走出来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准备买些质量不错的字画装饰家居,但发现这里的画作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上万元,实在承受不起。她说,如果书画价位能够降些下来,可能有更多的人走进这个艺术天地。由于艺术品的这种贵族化倾向,一些画廊一个月仅卖出一两幅,而普通百姓只能望画兴叹。
  一位从国外访问归来的专家感叹道,中国画家的画价太高了,在国外,画家通常会给画廊一些让利空间用于运作。
  一份对受过高等教育人群的调查显示,70%的人接受的购买书画价位在2000元左右,10000元以上价位能够承受的只有3.9%,而普通群众表示对书画的消费心理价位在千元左右,甚至更低。
  同样,记者在一些休闲场所里曾目睹过即兴书画拍卖,作者全是省外美院的教授、专业画家,他们的画起拍价很低,一般几百元就出手,竞拍的喊声此起彼伏。而购买对象基本是普通消费者,他们带着兴奋的表情参与了竞拍,对价格十分满意。可以看出,低价位书画在普通百姓中有着巨大的市场。然而由于本地画家不愿“自贬身价”,画价也就降不下来。
  据悉,齐白石先生在解放前的润笔,一幅四尺三开作品只需1块银元左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瓶茅台酒就可以换一幅傅抱石先生四尺对开的山水作品;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80年代前,也在50多元。到今天,这些大师的作品价格已翻了近万倍,当时作品卖的价格低,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书画“大师”,“跌了身价”。
  江南旅游书画院副院长赵志远认为,现在书画定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些偏高,全国有核定书画价位的专门机构,浙江是否也能成立这样的部门。同样,老百姓也应对艺术品重新认识,不能将它的价值等同于一般商品。如果人们能够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认准有实力的书画家作品进行购买、收藏,而书画市场又能适当降低门槛,那么让墨香飘溢在更多的寻常百姓家里应该不是一个梦想。
  市场呼唤经纪代理
  年初在萧山的一场书画拍卖会,因为无人来交竞拍定金而宣告流产。主办单位之一的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经理周岳平说,公司在6年前就开始推广经纪代理制和“藏画于民”活动,总的感觉是喜忧参半,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书画市场不够规范,普通百姓不敢轻易介入。
  杭州江南书画经营有限公司是我省最早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艺术作品经纪代理制的,对艺术品流通市场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周岳平认为,经纪人制度是艺术市场规范的必然选择。艺术作品经纪代理制度,能够使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推出含金量高的作品,保证艺术市场的规范长期发展,吸引百姓参与书画消费。优秀的经纪公司会对作品的质量、价格进行把关,对画家及作品进行宣传、推广,从而拓展市场,而艺术家往往不一定能把握这些。
  然而,现在书画市场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许多人都在画家家里买画。这在国外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将会受到很重的处罚。画家同时扮演着创作者和经销商双重角色,而大多数画廊、经营公司也没有与画家签约,进行中介服务。有的画家表示苦于无精力进行营销宣传,希望市场能够建立经纪人制度。由于找不到完全意义上和有非凡眼光的经纪公司,画家也只能继续错位下去。
  对此,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主任陈向迅认为,艺术市场由创作者、经营者、收藏群体、美术评论四个环节构成。规范的市场是由中介垄断书画家作品来进行规范和稳定,通过经纪人的价格目标、营销策略来串联艺术市场的四个环节,从而控制、培育市场,吸引百姓涉入这个欣欣向荣的领域。他说,目前美术市场仍采取原始落后的交易方式,可能是人们的心态有些急功近利,这并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打假有待法律“撑腰”
  曾有一位书画经营商大言不惭地说:“几乎所有画廊都在卖假画,我也卖假画”,随即他又说:“书画市场的混乱是暂时的,制假是永远的。”这位经营商原来是位画家,由于无钱买纸墨,有的画廊让他造假画,他发觉生意不错,于是也开了一家画廊偶尔出售假画。
  书画作伪的确颇有历史,从文献记载看,在南北朝就已出现。古代生意经云:“粮油生意一分利,布匹百货十分利,棺材嫁奁百分利,珠宝字画万分利。”正因重利诱惑,历代不乏投机取巧者。现在的中国书画造假,覆盖书画家名头之广、涉及领域之宽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现在的书画市场显得有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假画充斥市场,损害了收藏者和投资者的信心,阻碍了书画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脚步。香港的一位收藏者已为书画赝品付出了300余万元港币的“学费”。
  对于画家来说,假画带来的是无奈。著名画家吴山明就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曾在画廊亲眼目睹一位制假者拿着他的假画出售,却拿他没办法。著名画家何水法则说,如果因为制假能使这些人致富的话,那也权且当作我的一种贡献吧。
  制卖假画扰乱了书画市场,使一些遵循正常游戏规则的画廊苦不堪言。浙江画院艺术事务所总经理陶小明就有这样的体会。事务所曾拍出一张齐白石的画,并承诺万一他们看走眼可以退画。一些制假的不法商为了搅乱市场,硬将真迹说成假画挑动买者退货。
  然而,美术市场打假有着现实的难度,假画鉴定比较复杂,不能套用一般商品的打假办法加以解决。虽然市场上响起一片打假之声,但对于书画作品真伪的鉴别人才却十分缺少。
  对于制卖假画,政府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浙江省文化文物市场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员说,现在美术市场只凭着1994年文化部颁发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在管理,一个偌大的市场只凭借一部部门规章,其管理力度和措施远不能适应发展中书画市场规范经营的需要。管理人员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一些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制约假画泛滥,规范美术市场。
  专家指出,制卖假画只能获得一时的暴利,不利于书画市场长期发展,应该通过法律来惩治制假者,同时还应该通过一些书画普及工作来提高人们的鉴别能力和审美眼光。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繁荣美术市场,需要创作者、经营者、消费者一起努力培育,共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创造一片洁净美丽的艺术天空。本报记者 赵菲 浙江日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