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北京十三陵七年内抢修七座陵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18
  为了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切实做好明十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整治文物环境,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3月10日,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在明德陵恩殿遗址前举行明十三陵德陵抢修工程开工仪式,拉开了有计划地抢修明十三陵古建文物新的一幕。

  明十三陵德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区,地处潭峪岭的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该陵始建于天启七年1627九月,历时五年,于崇祯五年1632二月竣工,占地50亩,耗资白银200万两。建有无字碑、恩门、恩殿、三座门、棂星门、陵墙、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地面建筑和其它附属建筑以及排水系统,在十三陵各陵墓中为中等建筑规模。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历史上的人为破坏,德陵的损坏程度已十分严重,急需抢修。

  2001年5月下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成立了德陵抢修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划分了每位成员的工作职责,着手抢修德陵的各项筹备工作。聘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国家级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国家级建筑大师张开济、著名古建专家杜仙洲为明陵抢修工程顾问,由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进行设计。

  德陵计划抢修项目为:规整加固陵前石桥内券和无字碑底座;修复恩门,规整月台、恩殿遗址,对现存残墙做遗址保护;大修明楼、三座门,规整方城台面和马道,修复宝顶排水系统;修复宝城墙、哑巴院,填补宝顶裂缝;修复陵墙墙顶、规整墙面;修复陵内、宝城两侧和陵墙东侧排水系统。

  德陵抢修工程概算资金为3800万元,除国家文物局拨款100万元外,其余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自筹资金,资金主要来源为特区所辖定陵、长陵、居庸关长城、神道4个景点2001年门票调价后所增加的门票收入。此次德陵抢修工程,只是保护性抢修,抢修后同思陵、献陵一样,暂不对外开放,仍然实行封闭管理。

  保护文物、合理利用,是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肩负的重要责任和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多年来,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在市委、市政府和昌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始终把文物保护工作做为重中之重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先后实施了昭陵、神路、献陵、思陵、银山塔林、居庸关长城、定陵地下宫殿出入口改造、未开放陵寝封闭管理等文物保护工程。同时,每年还安排一批零星文物保护项目,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所管辖的文物得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保护,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文物局、昌平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这次抢修明德陵工程只是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抢修工程计划的第一步。从现在开始,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前,计划用七年的时间,对尚未修缮的七座残破陵寝进行抢修。德陵的抢修,不但使这一国家重点文物得到更为有效、合理、妥善的保护,同时对明十三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弘扬明陵历史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 燕 李述生) 中国文物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