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81年前南迁文物藏宝箱展出 曾护文物万里西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5-15
博物馆展览,一向是文物唱主角。然而,昨天记者在南京博物院面对的这个“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展览,却刻意不让某一件文物突出。据悉,这个周末即将迎来5·18国际博物馆日,作为主会场的南京博物院,将为市民呈上多个展览和活动。

  展厅中,四组六七米高的特制展柜让人伸长了脖子,每个展柜面朝外的这两面,都被划成了40×40厘米的展格,工作人员正在把坛坛罐罐的文物放到展格中。陈列研究所所长陈同乐指着正陆续被放进格子的文物说:“我们觉得40×40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尺寸,但因此我们在挑选文物时,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年代上从原始社会延续到明清,门类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紫砂、漆器等。展品多来自南迁文物。”此外,展厅中还有一些被分别布置成黑白、红、绿、蓝色的展柜,寓意着生活、传统、起源、交流的不同含义。比如在蓝色柜子里,会有郑和下西洋传播出去的瓷器、送往过英国的茶叶等展品。

  如果你走进这四个特展柜中间的狭窄过道,你会发现,这个展览的核心其实藏在里面——展柜朝里的这两面,堆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木质包装箱,上面贴着故宫和中央博物院的封条,有的还有用来加固的铁条。“这些箱子也是文物,它们保证了南迁文物颠沛流离时而万无一失,我们觉得,把它们一并展出,可以让观众有着对文物们更深厚的体会。”陈同乐说。

  据记载,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19557箱文物(其中故宫1.3万余箱)从北平运抵上海。1936年底南京朝天宫库房建成后,文物被运抵南京。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这批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前身)等单位的文物,分三路在日军炮火下紧急西迁,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万里西行,运抵四川,直至抗战胜利后被运回南京。当年文物运输还经历了大雪封山、汽车翻覆、船只遇险等情况却几乎没有损伤,装箱之巧妙、科学,是功不可没。不少箱子贴着各时期的封条,见证了南迁文物历史上的多个重要时期。记者 仲敏 摄影 金琎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