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城建与文物保护引起关注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4-11]
城镇的建设发展与文物保护,近年来常常发生矛盾。怎样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拆建的忧虑
最近,古城嘉定在旧区改造的过程中,发生了争议。一批热心历史文化保护的人士,对嘉定的城区建设忧心忡忡。原因是,近年来嘉定拆除了不少老屋。比如洲桥一带,挖了弹格路,铺上了新石路;拆了江南风格的旧民宅,建起了全新的装有铝合金窗的仿古建筑。于是有人认为,完全可以对原有建筑进行整旧如旧的修复,从而显现其历史文化价值,而仿古重建,则是一种人文资源的极大损失。
据此,那些热心古文化保护人士不由得担心起来:嘉定还有一条西门老街,那上面集中了不少名人故居、历史遗迹,是否也会拆了重建?他们更担心的是,位于练祁河两岸的西门老街,原本是江南式建筑隔河呼应,但其南岸现已被列入动拆迁规划,将建成多层和小高层商品住宅,动迁时间和开工计划都已经定了。
西门的现状
西门老街被专家称为“上海最后一条县城老街”。它有1.5公里长,17条街巷、9座古桥,位于练祁河的南北两岸。在北岸,有“西溪草堂”,即黄氏大宅。黄氏家族出了不少名人,有创办嘉定第一张报纸《嘉定旬报》的黄氏荣、前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等。该建筑是江南少见的“包堂屋”,十分庞大,为砖木结构,平楼结合,据说以前有18个厅堂,现住了数十户居民。
“厚德堂”,即外交家顾维钧家的老宅。它由顾维钧的父亲、清末民初交通银行总裁顾溶所建。此处现为一家百货店堆杂物的地方,虽然破败,但屋檐下的雕花板、地面所铺的青砖连环金钱花饰都依稀可见。
位于西大街172弄的唐家弄,也有不凡的历史。清末大官僚唐绍澜当年曾建屋于此,他是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的胞兄,曾任八省巡抚。唐家弄为一个建筑群,如今基本保存完好。此外,“味精大王”吴蕴初、近代杰出画家沈逸千等的故居也都在练祁河北侧。
而练祁河南侧,也就是即将被开发为商品住宅的一处,有顾(维均)家祠堂、黄(辛白)家祠堂遗址;有晖吉酱园遗址,据记载,该园所制的飞鹰牌酱油,曾于宣统三年(1911)获得在意大利都灵召开的万国工业美术博览会金牌奖。
如何来保护
如果让长久居于嘉定的一位老者来介绍西门老街,他还会指认出许多古迹。但是,面临时代的变迁,城镇建设的发展,势必要进行拆旧建新的工作。那么如何拆,如何建,怎样判断,又由谁来判断呢?
发生在嘉定的争议,是对旧区如何改造的争议。一种是要极力维护江南古镇风韵的改造;另一种是融入了更多现代意识的改造。
前天,嘉定区的一位区领导向记者介绍了一些嘉定旧区改造和文物保护的情况。他说,嘉定在文物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对城墙进行了修护,又拆了影响孔庙环境的7层建筑等。而在洲桥一带拆除的均是如棚户一样的旧房。现在被列入旧区改造一期工程的练祁河南岸,已请专家考察过,没有国家级、市级或区级文物保护建筑。至于被列入二期工程的练祁河北岸,区里非常慎重,哪些东西具有保留价值,会请专家来作出鉴定。不过,这位区领导对整条街的保护流露出为难之色。
而反对意见恰恰是:练祁河南北两岸是一个整体,无论哪一侧建造了现代化建筑,就将使整条西门老街失去了江南民居临河而筑的风韵,古镇风格荡然无存。
有专家认为,对文物保护的方法是多样的,可在原地修复,也可迁移再建。西门老街的改造可多参考其他江南古镇的经验。到底是全部拆除、重新建造,还是按原貌修复?到底是保护部分,还是保护整体?这里确有不少值得思索的地方。新民晚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