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帝的绘画绝大部分皆秘藏于清宫,外间流布极少。虽近年来市场中时有其作品出现,但以书法居多,且其中真伪揉杂,真正能体现乾隆这个文武兼备的旷世之君在书画艺术上的气度与风范的精品几如吉光片羽。而近日于民间发现一幅乾隆《为六世班禅画金娑罗树图》轴,在取材、艺术及历史价值上都堪称是难得的佳制,即使在清宫旧藏乾隆绘画中也是十分难得一见的。
此图为瓷青纸地,泥金画。纵215厘米,横100厘米。幅上分别以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赞,各体文字以金粉加胶书写,每段书后分钤相应字体的金色印文“乾、隆”御印,共4组8枚。本幅另有乾隆帝“古稀天子之宝”朱方印等共4枚。赞曰:“梵域婆罗,震旦交让,生同大椿,其寿无量……乾隆庚子仲冬上浣御笔写寿班禅圣僧并赞。”由此可知,此图乃皇帝于乾隆四十五年为祝贺六世班禅寿辰所作。
瓷青纸的使用在明清两代藏传佛教经书中比较多见,但在宫中旧藏的帝后绘画中极为罕见。乾隆作画喜用小幅纸本,一般约3平尺。此图用纸完全是为了在材质上更符合、更尊重班禅的特殊身份和藏传佛教艺术的欣赏习惯。其质地绵厚坚致,色调黑中带蓝,凝重苍郁,尺幅18平尺有余,如此巨幅,更显浑然不凡的皇家气派,尤为难得。
此图完全迥异于存世的大量乾隆的翰墨“游戏”小品,更非一般的应酬、赏赐之作,堪称是一幅饱含匠心的精美巨制。
六世班禅作为乾隆中期西藏地区的精神领袖和实际统治者,作为清代历史上惟—一位曾进京觐见的班禅,受到了乾隆帝的超越常格的隆重接待和无上尊崇,《金婆罗树图》更是作为六世班禅进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清中央政府和西藏民族领袖间亲密关系的见证,具有一般的帝后书画无法企及的、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来源:中国文化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