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雨夜楼”藏画真伪起争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21
  自本报独家刊发《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一批早期油画杭城露面》、《“雨夜楼”前探瑰宝》、《近代中国油画史找回来了》、《拂去尘埃见瑰宝》等一组报道后,浙江“雨夜楼”藏画引起了海内外美术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前往杭州观赏油画原作的人士络绎不绝,不少专家、学者还就“雨夜楼”藏画的真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87岁的丁天缺是海内外知名的油画家,近期将赴法国办个人画展,仍抽空专程来看油画,他对吴大羽的画赞不绝口,连称“是古董”。83岁的王流秋是“浙江省德艺双馨艺术家”之一,他认为全山石的一幅画作绝对是真迹。中国美院油画家高友林说,常玉《紫薇下的裸女》其水平不亚于毕加索。西泠印社原副社长兼秘书长、收藏家孙晓泉与刘海粟、林风眠、关良相熟,彼此交往颇深,他曾在林风眠家观赏过120多幅画,其中四分之一是油画。孙先生表示,“雨夜楼”所藏的林风眠油画确是真迹。而林风眠的学生、现旅居旧金山的潘其鎏在仔细观赏了“雨夜楼”藏画后,激动地说:相当于发现了一个敦煌。台湾油画鉴定专家张丁元看了“雨夜楼”藏画后表示,这批画作价值连城,光是林风眠3幅画的修复费用就需10万元人民币。在本报等媒体相继披露了“雨夜楼”藏画后,也有一些专家对画的真伪表示质疑。吴作人先生的家人给本报记者来电表示,报上刊出的那幅“吴作人”油画并非真迹。吴冠中先生也表示,某刊物上刊出的“吴冠中”画作非他所画。对这些异议,“雨夜楼”藏画的整理者和研究者作了客观的分析。他们认为,“雨夜楼”所藏近200幅油画几乎都是早期作品,而部分早期画作之所以难以被认定,有三方面原因:早期作品的风格尚未形成,画家艺术功力还不够;可能是应酬之作,随手画来,随意送人;还有可能是探索作品,如林风眠晚年就说过“我还在探索之中”等等。这些都给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早期油画被仿作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在中国早期油画根本不被重视,连真迹都卖不出好价,若要仿作,恐怕连材料费都收不回来。正因为如此,一大批早年画油画的画家才更弦改辙,如刘海粟、林风眠等改画水墨画,关良改画戏剧人物画。孙晓泉先生说,当年颜文曾要赠他几幅油画,因为工作忙,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忘了去取,现在想来十分后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油画确实不值钱。专家们表示,如果是伪作,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对画家要十分熟悉,像李叔同有一幅画作署名李安,这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的曾用名,若不是对李叔同的生平研究得很透,很难知晓此事。此外,专家们还表示,这批藏画中有相当部分用的是进口原框,铁钉都与框架锈在了一起,根本无法仿制。争论归争论,众多的专家对“雨夜楼”藏画的重见天日和这批画作的价值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知名油画家许江到现场观赏了所有画作后表示,对这批油画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无论如何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雨夜楼”藏画的主人已决定在西湖博览会期间公开展示这批藏画,使更多的人可以观赏到它们,以期对这些油画真伪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文汇报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