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宫首次出土明清文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14]
天津市古文化街天后宫正在进行关帝殿的修复工程,前天,施工人员在清理地基时在地表以下⒈1米处发现40余件碎瓷片。昨天,本市文物专家田凤岭在天后宫对前天出土的瓷片进行了鉴定,确认为是明末清初和康熙、乾隆时期的民窑文物。本市民俗博物馆馆长蔡长奎对记者说,天后宫未有发现地下文物的史料记载,可以说这是首次出土地下文物,对天后宫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据史料记载,天后宫历史上曾进行过十多次修缮,尤其是清代的维修次数很多。但史料只对天后宫的维修时间有过较为确切的记录,对修复过程提及很少。由于清代以后,天后宫周围逐渐成为天津码头文化的中心地带,香客终日不断。另外,今日发现的天后宫基石也是明代的,因此专家推断清代的修缮工程是在保持开放状态下进行的,没有动过地基。而从这次发现的瓷片来看,均为当时已残缺不全的瓷器,可以排除人为故意填埋的可能性,专家推断有可能是当时宫内道士的废弃物或其它地方的生活垃圾随回填土一起填埋。因此,当时的修缮工程绝非修补,其规模超出我们以往的想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据了解,从昨日起,天后宫关帝殿的地基清理工程将按照文物挖掘的规程进行。有关方面正在密切关注下一步会不会有更重要的文物出土。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