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冯骥才:中国传统节日是不可再生文化资源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3-05
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3月2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这一天,很多人走进理发店“剃龙头”或“剃喜头”,然而理发店前排队等候的人群中,却少有人知道“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也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就此表示,现在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保护,太过强调其商业功能。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重新认识并传承建设我们的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商场‘血拼’、来就有奖、买就赠送,如今,传统节日的舞台上最活跃的、最能充分发挥节日文化功能的当属商家了,但大多是只求热闹,只看效益。”冯骥才委员慨叹,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蜕变为“吃喝玩乐”的假日,很少有人在节日气氛上、文化品位上、精神享受上做文章,更很少有人在传承和发展、发扬和丰富上下功夫。“我不赞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做法。”冯骥才委员表示。

  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日渐盛行,而且大有将中华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取而代之的势头。一些自创节日也在进入人们的生活,如每年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许多人对于过洋节乐此不疲,能记得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已算是有心人,对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根本一概不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大概有80余个。除“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七夕”、“重阳”、“寒食”、“寒衣”、“上巳”等传统节日及其民俗文化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同时,令人遗憾和担忧的是,目前传统节日越来越突出“吃”,其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传统正在慢慢流失,元宵节如此,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春节,也是如此。“传统美食,只是节日的一种物质承载形式,并不是过节的全部。”冯骥才委员说,从古至今,中秋节、清明节等,除记录时节功能外,还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价值、情感内涵和需求,“每逢大年三十,即便在天南海北打工,也要赶回家过年,这就是一种情结的外在表现。”

  如何传承与保护传统节日文化?冯骥才委员提出,中华民族得以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得益于几千年岁月积淀而形成的中国固有文化,充分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年轻人应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与此同时,传统节日也应随时代不断发展,丰富并创新庆祝活动形式,真正成为中国人越过越新的节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衔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冯骥才委员同时强调,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记者赵莹莹)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