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马年艺术品春拍全球渐次启幕 中国藏家受追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2-28
三月起,马年艺术品春拍在全球渐次启幕。从东京到纽约,到处活跃中国藏家的身影。一场在东京举行的拍卖,全场中文竞价,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中国藏家的巨大购买力,让外国拍行更加注意,有的专门以“集团化”精品专场吸引关注。

  今年是书画家吴昌硕诞辰170周年,3月举行的东京中央拍卖行春拍,仿效国内拍行推出吴昌硕诞辰纪念专场,既有常见的松梅、竹菊、兰石作品,也有罕见的山水题材,还有特色作品如《丁巳年作曼倩偷来》。去年12月,郭沫若《行书毛主席词》在京以1500万元落槌,创下近代名人手迹新高。在这次东京中央春拍,亦出现了郭沫若为日本援华专家菅沼不二男氏撰写《万木霜天红烂漫》和《草书东风吟》。由于历史原因,海外拍行还经常闪现国内少见艺术品,如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所刻汉瓦砚,来自朵云轩旧藏。

  一些博物馆级拍品也在东京中央拍卖现身。一尊13世纪白石如来坐像,原本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打算购藏的,因该博物馆发现其属于中国石佛,而非原本欲购买的高丽石佛,故而放弃。佳士得纽约3月20日将举办“皿天全方”专场。商代“皿天全方”1922年出土,流失海外,盖子现留在湖南博物馆。2001年,皿天全方现身纽约,被法国藏家以924.6万美元购得,创下亚洲艺术品纪录。13年后,这件国内迄今最大、最精美的出土方花落谁家?有华人藏家建议联手统一价格,确保国宝顺利回国。

  然而,海外艺术品的回归,也引发不小的争议。北京企业家黄怒波与挪威KODE博物馆达成合作意向,捐款1000万挪威克朗用于修缮馆内中国艺术藏品展位,博物馆将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送还给中国,预计今年9月,这7根石柱将入藏北京大学。消息传出,引发各种争议,有人认为“在KODE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中仅选择七件价值不高的石柱,是利用圆明园在国人心目中地位做文章,是一场炒作”。石柱选择落户北京大学而不是圆明园,又被指“根本不是真正意义的回归,只是由海外流散状态变成国内流散状态而已”。

  税收,也是回流路上绕不过去的话题。去年11月,万达集团以2816万美元拍得毕加索《两个小孩》,经手人称作品在华展览,需缴纳17%增值税和6%进口关税,加上一些杂费,估计超4000万元人民币。古董艺术品回流可以减免部分税费,但在差不多时段爆出了《功甫帖》真伪争议,又让大众、管理部门对“减免”二字心有余悸。如今,全社会对文物艺术品价值有了更深刻认知:买得值不值、在哪里收藏展出、是否应该给予政策优惠,则成为天价后的一道新课题。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