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两钱币发烧友收藏古钱上万枚 出资创办钱币博物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2-26
“铁钱,是中国货币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上世纪80年代,高邮疏浚大运河时,就发现了大批历代古钱币,其中以铁钱居多。高邮的聂广鸿和吕绍奇酷爱收藏古钱币,两人收藏的古铁钱、铜钱均超过万枚……”近日,江苏卫视《走读江南》栏目组再次来到扬州,聚焦高邮古钱币,拍摄专题片。

  此前,《走读江南》已经推出过“扬州美食”、“夜扬州”等多档扬州主题节目,引起强烈反响。本期节目预计将在月底播出。

  “币痴”聂广鸿

  为古钱币建立博物馆

  铁钱作为中国铸币史上一个材质特殊的品种,虽说流通使用有特定的区域范围,但对货币经济的影响意义深远。

  跟随《走读江南》栏目组,记者走进聂广鸿的钱币博物馆。不算宽敞的展厅里摆满了藏品,桌上摆着好几本查阅古钱的工具书、称量计具,聂广鸿从箱子里捧出一盒盒古钱币。

  “目前,我收藏的最古老的古钱币是最原始的贝币,距今已有4000多年。”聂广鸿介绍,他的收藏从数千年前最原始的贝币到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铁、银币,及近代中国纸币,总数高达一万四千多枚,四千多个品种,其中以铁钱品种最多,近五百种。只要探知某枚古钱所在,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

  “唐代史思明叛乱时铸造的‘得壹元宝’钱非常珍贵,向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当聂广鸿打听到扬州有人藏有一枚“得壹”钱时,用家传的唐宋时期的铁铸“双狮”把它换了回来。随着古钱币收藏数量的日益增加,2003年8月,聂广鸿自己投资在高邮市创办了全市首家私人藏馆——钱币博物馆。

  藏家吕绍奇

  所藏古币拍出40多万高价

  在古钱币收藏家吕绍奇家里,记者看到了先秦的刀币、鱼形币、贝币以及南宋的铁钱,还有不同时期的纸币。他收藏的“纯熙元宝背同(背面有‘同’字)小平铁钱”,因数量极少,曾在中国嘉德2008春拍古钱币专场中拍出高价。

  据史料记载,南宋孝宗皇帝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冬至,改明年年号为纯熙,仅仅六天之后改元为淳熙,因此,“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实际上只流通了6天。

  “它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前人谱录中从未见过著述,直到上世纪80年代高邮疏浚大运河时首次面世。”吕绍奇今年59岁,1985年开始就迷上了古币收藏。这枚古钱币是吕绍奇在民间花几十元淘到的,在2008年一次拍卖会上,竟拍卖出40多万元的高价。

  “此前,铁钱并不受人重视,历来被视作劣质货币,容易锈蚀,遗留下来的少之又少。”吕绍奇分析,自高邮南宋铁钱大量出土、填补了中国货币史空白后,我国各地铁钱的收藏也日益升温。 通讯员 马恒福 记者 车林

  【专家评价】

  高邮出土铁钱填补扬州考古空白

  《走读江南》栏目组还来到中国江苏钱币学会会员、扬州钱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陈晓友家中,听他讲述高邮铁钱的收藏意义。

  陈晓友介绍,上世纪80年代高邮疏浚大运河河道时,出土了大批钱币,绝大部分为铁钱,“此次出土的铁钱,或是首次面世,或是已经失传,时间跨度两千多年,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填补了我市考古史的空白”。

  陈晓友表示,从这些出土的铁钱中,可以窥见北宋时人们对书法的重视,“在当时像苏轼等很多名人都在钱币上留下墨宝。”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钱币书法到了北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实不然,由于铁钱保存不易,传世较少,因而人们忽略了南宋两淮铁钱上文字的书法艺术。“两淮流通铁钱,不仅挽救了南宋政府的经济危机,也为我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书法遗产。”

  此外,这些铁钱还有另一特点,即将简单的书画同时并铸于钱币中,形成书画并美的局面。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