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下月开馆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05]
全面展示上海工艺美术历史和现状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定于今年4月底开馆。这是上海“十五”期间建成的首个行业博物馆。即将开馆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已从社会征集到一批珍贵的工艺美术作品。
上海的博物馆事业在“十五”期间将把发展的重点从综合性博物馆向行业专业博物馆过渡,力争每年建成若干个高质量、有代表性的新的行业博物馆。今年率先建成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位于汾阳路79号,占地5862平方米。在博物馆主楼分设织绣、雕刻、民间工艺三大展示厅,有刺绣、戏服、绒绣、竹刻、编结、黄杨木雕、砚刻、瓷刻、细刻、漆器、剪纸、面塑、灯彩、玉雕、牙雕等十多个上海本地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种的近千件收藏品展出。这些展品基本反映了几百年来上海海派工艺美术的整体风貌。
为了使博物馆的收藏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达到国内一流水准,上海有关部门还加强了对收藏品的社会征集力度。前天,一些单位和个人向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捐赠的工艺美术作品中,不乏颇具历史和文物价值的珍品。如上海绒线工艺大师刘佩珍早年创作的绒绣《西斯廷圣母》,1957年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时曾引起极大轰动,这也是上海现存的极少的优秀人物绒绣艺术品之一。又如编结作品《孔雀披肩》,是著名编结艺术家冯秋萍平生的代表作。还有木雕《五卅风暴》,是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学生50年代的毕业设计作品;玉雕《调色器》为上海首次在全国获奖作品;上海玉石雕刻厂的象牙雕刻《火烧赤壁》,气势恢宏,是上海历史上大型工艺美术雕刻的代表作;刻漆《万寿山》则将刻漆独到的细腻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著名画家林曦明和民间艺术家阮四娣捐赠的剪纸作品也别具一格。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