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展讯

近百件清代皇室珐琅器杭州首展 现乾隆"心头宝"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4-01-16
杭州1月15日电(见习记者 吴佳蔚)15日,近百件中国清代皇室及民间珐琅精品首度在浙江杭州亮相。记者获悉,在展品中,一对“画珐琅·绘西洋人物风景双耳瓶”更是乾隆帝当年的“心头宝”。

  据了解,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在中国,珐琅器分为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从广州口岸传入中国,并达到鼎峰。

  “珐琅是中国工艺美术当中吸纳了西方文化后形成的一个特殊种类。”作为主办方,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览陈列部主任许潇笑告诉记者,珐琅历来是宫廷贵族御用之物,在清代康乾盛世尤为盛行,“它们或颜色艳丽,或器型别致、或制作奢华,都代表了当时皇室的审美眼光以及宫廷珐琅器制作的流行趋势。”

  她还告诉记者,在展品中,名为“画珐琅·绘西洋人物风景双耳瓶”是乾隆皇帝的“心头宝”。

  记者自现场获悉,此次特别展出的95件(套)珐琅器精品既有为宫廷而制的精品,也有民间作坊的艺术品。

  如今,珐琅走出神秘富贵的皇家大院,走进了普通民众生活,在珠宝、手表、服饰和家居等方面都可见到珐琅的瑰丽身影。(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