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1瓷”水点桃花釉上彩盖碗 尺寸:13.7×9厘米
“7501瓷”水点梅花釉下彩瓷毛巾碟 尺寸:直径 15.5厘米
“7501瓷”水点梅花釉下彩瓷饭鼓、汤勺 尺寸:高18厘米;长21.5厘米
“7501瓷”翠竹梅花釉下彩盖碗 尺寸:14.1×8.9厘米
1975年4月,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陶研所’)组织了40多位我国陶瓷工艺技术最高水准的各方面的高级专家和技工,为年事已高的毛泽东主席特别定制了一批美观、适用的生活专用瓷器。他们用江西抚州临川高岭土这种稀有特种陶土为原材料,满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热爱之情,呕心沥血地进行科研攻关。经过历时三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在1975年8月31日烧制成功。
由于这是该所1975年的首项工作,故被称之为“7501工程”,其研发产品也被后人称为“7501瓷”。
1975年5月25日至1975年8月31日,陶研所共烧出“7501瓷”22窑,生产瓷器共计14103件,而实际成品仅4200件,成品率不足30%。1975年9月,以92件餐具和文具等为一套的约1000件“7501瓷”被送至北京。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在收到“7501瓷”后,便下达了销毁余下瓷器的命令。但当地有关部门基于“如有损坏还可补充”、“将美丽的物品损坏于心不忍”等理由,没有服从命令。有约1500件瓷器被封存在仓库里,并于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开始流向民间。也正是有基于此,我们今日才有幸一睹“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音如磬”的“7501瓷”的风采。
关于那4200件“7501瓷”,据陶研所生产记录统计主要去向有三:一是约1000件送至首都,除正常损耗外,国家有关场所还应保存部分,少量流到民间。二是陶研所作为职工福利分配了2000余件,但实际保留下来的最多不超过一半。三是陶研所留存约1000件,但该所曾经于1989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博物馆展览后一次性转让。据专业人员推测,7501瓷现今存世量应该不超过2000件。故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品,“7501瓷”是十分稀少的。
一、“7501瓷”有何鉴赏价值
在那个激情岁月的火红年代,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堪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7501瓷”的研制和生产者们满怀虔诚的赤子之心,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以前所未有、空前绝后、不为名利的工作态度投入到“7501瓷”的生产之中,由此奠定了“7501瓷”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那个特殊年代,别具一格的“7501瓷”是源自时代、超越时代的艺术杰作。陶研所集结了含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的当代著名陶艺家,凝聚大师们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创作灵感。您瞧,那宁静素雅、娇艳欲滴的水点桃花(图1),整个画面充满着诗情画意。而那简洁明快、祥和大气的翠竹红梅(图2),显得是那么地风范卓越。似冲出画面、迎面而来的那些“7501瓷”,不仅象征着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象征着毛主席作为伟大诗人的博大胸襟。
二、“7501瓷”如何进行鉴赏
依笔者拙见,“7501瓷”的鉴赏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了解“7501瓷”的基本情况入手。毛泽东主席最喜欢的花卉,莫过于艳丽的梅花和粉嫩的桃花,这在他老人家为赞美它们而写过的《卜算子·咏梅》和《七律·登庐山》等等诗词中,都有完美地体现。故“7501瓷”用具上的花色大多为此两类,图案和工艺则选用了当时最新研制的釉下红梅和釉上水点桃花等。其中“梅花图”取自毛泽东诗意“梅花欢喜漫天雪”,而“桃花图”则取自毛泽东诗意“桃花源里可耕田”。另外“7501瓷”均为白底,望上去非常的晶莹剔透,能给人美不胜收、叹为观止的观感。与一般百姓家庭使用餐具不同的是,为了保洁和保温的需要,所有“7501瓷”的餐具除调羹外都有盖子(图4),并且要求是半薄胎。另外为了美观、适用,“7501瓷”还要求配套严格统一(图5),在重量、规格、造型等方面整套器具均有严格要求。
二是从“7501瓷”胎质的鉴别上入手。景德镇的变白釉瓷均由高岭土、长石、石英制成,尽管它们的化学成分大体相似,但由于矿源不同,生产出来的瓷器品相也会不尽相同。比方说贵溪高岭、大洲高岭、临川高岭、苏州高岭等,它们生产的瓷器就有发闷或偏灰的问题,瓷器质量可谓参差不齐。就算矿源相同的同一地区,以抚州高岭为例,烧制温度有的达到1280°C就行,有的则一定要有1300°C才够,这样就使得瓷器胎质的透明度存在了差距。“7501瓷”的烧制温度必须高达1400°C,这样就使得成品的瓷胎透明度好,并且釉色白里泛青、温润如玉。像“7501瓷”水点梅花釉下彩瓷毛巾碟(图6)、“7501瓷”水点桃花釉上彩盖碗(图7)等,胎体就非常薄,原因都是手工拉坯、修坯产生的效果。我们再看仿品,由于现在一般的“梭子窑”最高只能烧到1300°C,就造成为了胎体里的各种原料融化不均,颜色惨白或寡白,根本无意趣可言。再加上是压坯而不是手工拉坯、修坯制造,因此胎体不可能显得不厚。另外“7501瓷”的彩釉配料由高级技术人员统一配制而成,釉色清净清纯、柔和淡雅。而仿品配料混浊不清、色彩俗气,这都是经验不足的表现.
三是从“7501瓷”装饰风格的观察上入手。“7501瓷”外形装饰上极具简洁、典雅、端庄、稳重的中国特色。它们线条流畅优雅,器形饱满,艺术性与实用性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完美境界。其中瓷釉上彩器图案上的水点梅花或水点桃花,绘制均采用流水线作业。
四是从熟悉“7501瓷”的手工制作上入手。首先我们必须清楚“7501瓷”为全手工制作,有着传统、饱满的基本特点。并且由于加工精细、到位,能够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观感,更能给人以陶冶性情的精神熏陶。其次尽管手工制作的“7501瓷”总体造型大体统一,但是造型和厚薄水平一般人仿造不到。再者“7501瓷”的图案都是高手大师绘制而成,线条优美、笔触娴熟,并且清虚灵动、釉色层次分明,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反之观察仿品,用笔笨拙,釉色呆板,与“7501瓷”真品毫无可比性。
三、“7501瓷”怎样搞好鉴定
随着“红色收藏”的升温和“7501瓷”市场价不断创下新高,受高额利益驱使,“7501瓷”的仿制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从未中断。真伪是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基础,“7501瓷”更是如此。因此,“7501瓷”的鉴定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专门的课题,更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有鉴于此,目前收藏界对于“7501瓷”的鉴定主要有两种方式,提供大家参考。
这第一种方式,是自己通过查阅“7501瓷”的相关书籍、资料等,经过系统学习后,对“7501瓷”流传的历史背景进行全方位的考证。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流通的“7501瓷”,基本上是从陶研所的老职工家中流入到社会的。他(她)们及其子女都十分清楚自己拥有的“7501瓷”的消耗、转让等基本情况,更熟悉其流传的历史背景。
文物部门在文物鉴赏中有个方便的法门,就是“标准器”。因此这第二种方式,就是请专业权威专家通过标准器即“7501瓷”真品的比对,来鉴定其真伪。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文物鉴定最怕的就是一知半解的“二货”。因此笔者认为对“7501瓷”的鉴定,最好、最可靠的方式,还是建议聘请相关权威专家帮助您把把关。毕竟他们对“7501瓷”的了解“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假冒仿制的“7501瓷”赝品有四种类别,笔者通过整理现做如下总结:
第一类是用陶研所生产的其它年份陶瓷产品,来冒充“7501瓷”。如利用“7801瓷”冒充“7501瓷”。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得出“7501瓷”绘画严谨细腻而“7801瓷”绘画粗糙的区别。另外“7501瓷”与“7801瓷”还在绘画技法上也不尽相同。我们用釉下彩茶杯的绘画技法举例,可以十分清楚看到较为明显的不同,即茶杯上的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花枝叉,“7501瓷”的收笔一目了然是向上的(图8),而“7801瓷”收笔却是向下的。
第二类是利用生产“7501瓷”剩余的白瓷胎,来进行后续加工“加彩”,制作成“釉上彩7501瓷”赝品。但是此类假“7501瓷”有一致命缺陷,即白瓷胎上有针孔、铁点、缩釉等质量问题。甚至一些赝品在“加彩”中故意用桃花枝干图案等,以此遮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
第三类是“私窑新仿”,利用现代高科技仿制出“7501瓷”赝品。这是一些不道德的私营陶瓷厂垂涎于“7501瓷”所带来的“赚钱效益”,利欲熏心地研制“7501瓷”仿品,造成“7501瓷”真品与赝品鱼龙混杂。不过没关系,这些新仿“7501瓷”无论是从胎质、造型,还是从色彩、画工等方面来看还不及“7801瓷”,其制作水平与真品比较相差甚远。
第四类是“成套”拍卖或出售。一些商家为了销售需要,编造出“7501瓷”“成套”的故事。我们基本上可确定为新仿品(图9)。原因很简单,“7501瓷”实际上成套很难,完整的一套“7501瓷”品种数量的多少,连“7501瓷”的作者们都说不清楚,根本无法考证。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