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雕大师携两岸“关门弟子”续写国艺传奇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2-16]
杭州12月14日电(见习记者 吴佳蔚 实习生 朱晓霞)“招收了这5个徒弟,对我们而言是最大的幸运。”看着正在忙碌的徒弟们,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之子朱军珉很是欣慰。2012年,朱炳仁与陈水琴、王文瑛、嵇锡贵、赵锡祥等4名国大师共同向两岸三地招收关门弟子。如今,徒弟们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逐渐崭露头角,有了各自的成绩,让几位国大师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看到了无限希望。
身兼国家级工美大师、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等多重身份的杭州籍铜雕大师朱炳仁,自2002年起就投身两岸文化交流与推广工作。
2012年9月,包括他在内的浙江5位国大师面向两岸三地公开招收“关门弟子”,一时间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技艺的热潮。
“不光是我们在教他们技艺,实际上他们也是反过来在督促我们。”他说,让父亲最高兴地莫过于“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以及徒弟们在学习探讨中的互相提高。
圣人孔子的“因材施教”成为教育理念的圭臬,而朱炳仁也一直沿袭着这份宗旨。在对铜雕技艺的传授中,他针对学生们不同的特点与兴趣,设立不同培养方案,努力将这5名后辈培养成才。
一年的学习中,在渐渐向工美大师靠近的学艺道路上,徒弟们进步良多。
朱军珉透露,如今父亲的部分作品就是由他的“徒弟团”合力完成,从做造型做结构到表面处理,他们的贡献不容小觑。
对于铜雕技艺的传承,朱军珉颇有信心,而他的信心正是来自师弟妹们对于铜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
记者还了解到,在朱炳仁的徒弟中,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姑娘,而她也是此次国大师收徒活动中唯一的台湾人,不仅如此,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曾自荐为其做见证人。
“两岸文化一脉相承,而工艺美术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此前,朱炳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相较于台湾对工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成熟,大陆尚在起步阶段。
不过,近年来大陆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日渐重视,出台了多项推广及保护政策,让这位为传统工艺奉献一生的“老手艺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如今,师徒俩不仅共同从事工艺美术的创作,更肩负起了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任,续写着中国艺术的传奇故事。(完)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