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艺术家红线女追悼会初定17日举行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2-10]
(记者陈然)粤剧大师红线女12月8日20点40分在广州病逝。据悉,红线女当天与家人照例在餐馆进餐共度“家庭日”。期间,她突感不适,被送往广州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突发性心肌梗塞,后经手术医治无效逝世。今年12月27日将是红线女89岁的寿辰,以往她每年生日期间都会举办一场粤剧演出,如今已无法实现。据悉,红线女的追悼会初步定于12月17日上午10点在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举行。在今年11月28日广州粤剧团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上,红线女还在演出结束后登台演唱了《荔枝颂》。这也是她七十余载艺术生涯的最后一次公开表演。
开创“红派”,将电影表演融入粤剧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1939年,12岁的她跟随舅母何芙莲学习粤剧。15岁时,她又跟随粤剧名家马师曾的剧团,在广东、广西地区演出。1944年,红线女与马师曾结为连理,组成著名的“马调红腔”。
红线女开创了粤剧“红派”的表演艺术。她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及西洋美声的技法,创造出激扬向上的“红腔”。在表演上,红线女在戏曲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吸收了她出演电影、话剧的经验,将质朴和生活化的表演方式融入粤剧,人物塑造更加细腻。
据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研究室副主任罗丽介绍,红线女戏路也十分宽广,“她的形象是靓丽的花旦,但她曾经突破形象主演了粤剧《祥林嫂》,唱的是老旦。此外,她还可以演革命女战士,英姿飒爽,她演什么角色都有自己的风格”。
主演电影近百部,舞台银幕双栖明星
抗日战争胜利后,红线女定居香港。1946年,她在港演出粤剧《我为卿狂》引发轰动,次年,该剧拍摄了同名电影。《我为卿狂》也成了红线女的首部大银幕之作。在那以后,红线女片约不断,成为舞台与银幕的双栖明星。
1947年至1955年间,她接拍电影近百部,其中《家家户户》《一代名花》等都是她的银幕代表作。红线女对早年的电影生涯满怀留恋,她在自传中写道:“1947年,第一次走到水银灯下,摄影棚里的一切,对于刚满二十岁的我都显得那样新奇。当时的导演苏怡,是南方一位资深老导演,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入戏。而我第一次面对镜头,居然一点也不畏惧。导演一声‘Camera’,我亦能按照他的要求,投入到规定情景中,化身于角色里”。
新中国成立后,红线女夫妇于1955年回到广州,加盟广东粤剧团。回到广州后,红线女的电影作品以粤剧电影为主,《搜书院》《关汉卿》是其中代表作。2004年,红线女积极推动将粤剧《刁蛮公主戆驸马》改编成动画片上映,并亲自配音。
■ 人物名片
红线女 1924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一生演过近百部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抗日战争胜利后曾到香港,后回到广州,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曾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和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后来还当选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 追忆
她直到去世也未离开粤剧
红线女是我们粤剧界的一面旗帜,到她去世的这一刻,她都没有离开过粤剧。她对粤剧的爱和责任感很值得尊敬。
1955年她从香港回大陆,其实是放弃了在香港的电影事业。我经常跟她在一块儿,她告诉我,有一年周总理邀请她参加国庆典礼,接见了他们这些著名的艺术家,周总理请她回来大陆工作。她很高兴,回来以后就一直在广东粤剧院工作。
红线女老师对粤剧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剧院每逢演出、活动、青年演员比赛,她都一定会来,谢幕还要上台看演员,跟观众道谢,为粤剧叫好。她也经常主动说,我来唱一首,演出前一天还要来跟乐队排练。因为她的知名度很大,观众知道她来,都会关注。但每次演出完她都要我们开座谈会,在会上她会逐一点评,跟演员交流。每次我看到她在节目单上做的密密麻麻的记录,都很感动。她说她年纪大了,怕忘记,要写下来。
就在她去世前一天,她还把粤剧学校的小孩喊到艺术中心,跟他们交流。以往每年她的生日期间,都会办一个演出,或大型或小型。她会把粤剧界的人都叫到一块儿,她希望粤剧界要团结,同心协力。
红线女老师很爱美,每次她一露面,发型、衣服都非常讲究,精神状态也一直很好。前段时间她腰有点疼,住了一段医院,住院期间也不让人去看,她不喜欢别人看到她在病床上。我们还是去了,看到她还是很乐观、积极、向上。
口述: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陈列东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