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专家谈收藏:一级市场不繁荣 亿元"当代画"难长久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2-05



香港佳士得2013秋季拍卖于11月2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槌,当日的“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曾梵志作品《协和医院系列之三》三联画拍出1.1324亿港元,成为继《最后的晚餐》后又一破亿港元作品。此价一出,再次激起业界一片沸腾,各种质疑的、亢奋的、忧虑的声音和观点层出不穷。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普遍处于价格低谷时,对当代艺术品的天价交易记录需要冷静对待和分析。

  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到被收藏,在时间上通常有一个特定阶段:就是艺术家的学术探索和社会认知的磨合期。而这个时间阶段则主要由一级市场(画廊)在主导,而成熟的收藏家则会在一级市场阶段时,介入到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这个磨合期通常会持续8-10年,有的甚至更长。在一级市场中,藏家对待艺术更显纯粹,大家讨论的是艺术的本体,并积极参与到艺术家的成长全过程中,这对收藏家而言是无比欢乐的。因为要共同度过漫长的孵化期,所以艺术家和收藏家都会相处成很好的朋友关系,彼此了解,相互热爱。

  众多的海外收藏家、富有阶层都有着这样的优良艺术传统,所以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在中国当代艺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支持并收藏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同样,中国当代艺术给这些最初的支持者的回报当然是最丰厚的。比如这次落槌价1.8亿港币的《最后的晚餐》,就是尤伦斯夫妇当年的藏品,可以想象的是他们收购这件作品的价格,当时不会超过二十万元。

  中国的媒体和大众都只关心这些奇迹一般的赚钱神话,而不会去仔细分析当下:那些仍然亲临当代艺术创作第一线的西方收藏家,他们此时,正在关注并大量收藏中国更年轻的艺术家的作品——那些鲜为人知、还不被众人认可的、探索性的艺术家。也许再过5年、8年后,中国的土豪们再度发现,有一批超过千万的、甚至过亿的当代艺术品,再次像出自魔术师之手——从西方藏家手中被悉数抛出……我很难想象届时的内心挫败感……而事实上,这一幕即将上演。

  所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收藏,需要更为广泛的、非投机性的文化支持,包括国家在税收抵扣、非盈利艺术基金会的赞助等。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只有从基础做起,我们才不会只感慨过亿元的成交价。而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无数个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艺术品成交于一级市场(画廊),没有一级市场交易的繁荣,二级市场(拍卖会)就会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徐子林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