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珐琅厂1956年建厂,当时公私合营,珐琅厂由民间的42个小作坊合并而成。解放之初,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在清华大学成立了“工艺美术小组”,梁思成、林徽因、郭沫若等人都是小组的成员,倡导抢救中国的传统技艺。珐琅厂的第一代工艺大师钱美华先生就是梁、林在清华的学生。作为全国第一家专业生产景泰蓝的企业,景泰蓝全国六位国家级大师,北京珐琅厂就占了四位。经过近60年的发展经营,珐琅厂已形成独特的“京珐”品牌。2006年国家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景泰蓝作为优秀传统技艺,也是北京“四大名旦”之一,被列入了首批的非遗项目。2012年,珐琅厂成立了国内首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梳理了几十年来珐琅厂对景泰蓝技艺的传承,数位大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特点的作品,以及早期的手稿、工具等等,以期完整地将这段历史保留给后人。
现任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艺美术师钟连盛,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荷梦》、《连年有余》、《花语》、《北京风情》等。
记者:现在的掐丝珐琅工艺与从前相比有什么进步?
钟连盛:这些年,“京珐”在景泰蓝的辅助工序、釉料上不断革新。在烧焊方面,“景泰蓝”是一种“火里求财”的艺术,从起胎到成器要经过九到十遍入火,如同凤凰涅槃,越烧越辉煌,越烧越漂亮。传统上都是烧煤,一天要添两三吨煤,煤有杂质,烧出来不会太干净。从上世纪80年代起改用燃气炉,烧制更干净,而且能够自动控制恒温。掐丝比原先更精细,点蓝的釉色也更细腻丰富,画家能调配出来的颜色在景泰蓝上都能表现。最主要的是,设计理念不同于从前,设计随着时代发展。钱美华等老先生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设计里饱含传统美学。年轻的设计师,接触的现代艺术潮流多一点,风格也更加开放、轻松、抒情、时尚,更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感。从各个方面来讲,现在的景泰蓝工艺是600年来相对最成熟的时期。
记者:收藏景泰蓝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钟连盛:首先要看制胎。景泰蓝原材料很贵,劣质或仿制的景泰蓝为了省料,胎会薄。因为要入火烧九遍,经历600至700度的高温,胎薄了就会走样,不完整。第二要看掐丝。景泰蓝的纹饰是技师用镊子照着图样掰出来的,好的景泰蓝图样有设计感,掐丝也严谨。再次看颜色。即便表现的是很喜庆的题材,颜色也不露怯,这体现了技师的艺术修养。比如一朵花,一组叶子,得调10多个颜色进行过渡,显得丰富而典雅。另外要看磨光,因为丝和釉烧完以后是有凹凸的,需要用粗砂石、细砂石打磨,最后再用椴木炭磨出亮光。好的景泰蓝表面洁净,没有磨痕,还要看砂眼多不多,以及镀金是否纯正。
收藏景泰蓝不光要看年代,也要看其艺术水平。年代只是体现了它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则包括它的造型、设计、装饰纹样,色彩是否自然,总体是否协调等等。有些人喜欢传统样式,也有人喜欢当代大师的作品。当代大师的作品过些年不也成新的文物了吗?
记者:景泰蓝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
钟连盛:景泰蓝总体价格现在还在一个洼地。景泰蓝在宫廷里几百年,民间一直很少见。不像牙雕、玉雕、漆器……民间流传、把玩、收藏、欣赏已经多年。景泰蓝在民间的认知度很低,这些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拍卖里也才开始出现小件的景泰蓝。景泰蓝工艺繁复,全是手工,做一个小罐子要花两三个月,稍微大点的器皿一做就是半年,得经过好几十个人的手。相对于其工艺及美术价值,景泰蓝的价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虎 簋
西周中期是我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充分吸收了商代青铜器遗风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具有典型特点的简约纹饰风格;并弃用部分传统器形,开拓思路,创造了一些“新颖”的造型器物;列鼎制度的形成、编钟体质的完善、食器的大发展都是这一时期特点的集中体现。这些特点既体现了当时贵族社会的审美取向,又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真实状况。
此件青铜重器盖部及周身均饰以简约的瓦楞形纹,上部呈圆柱形,出双耳,下部为方形带镂空底座。盖内及器内均有清晰铭文,全器共计铭文209字。铭文内容记述了周王册命虎继其祖考职位,并赏赐虎的史实。铭文内容极为重要,填补了部分历史空白,对研究西周历史断代问题有着重要学术价值,为我国“九五计划”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重要历史遗物证据。
此件青铜重器大约于民国时期流散到海外,历经百年漂泊,饱经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十分难得。目前已知的虎簋相关器物,仅有台北故宫博物院、陕西商洛博物馆各藏有虎簋盖一只。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