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个展

钟涵从艺60年首次个展亮相 含近300件作品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1-26
84岁,从艺60年,却是首次个展,这源于钟涵自谦的艺术上还“不成熟”。昨日,“厚土人文——钟涵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近300件作品展现了学者型艺术家钟涵60年来在“厚土”上耕耘之后结出的艺术之果。同时,钟涵还将10件/套代表性作品捐赠给了中国美术馆。该展将于12月4日结束。

  在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看来,同是央美教授的钟涵是中国油画发展中一位重要的学者型艺术家,“艺术史记载的是对艺术语言的推进有所贡献的,而钟先生则在一点点地推进艺术语言的发展。”为此,此次首次个展则让观众有机会看到钟涵从艺60年来是如何在探索“中国油画精神”的道路上,作出有关视觉美学的深度思考与创新实践。

  一入展厅,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两幅同名油画《延河边上》便映入眼帘,带观众进入钟涵的艺术世界。随后在“大河上下”、“画室来鸽”、“人文视像”、“写生印迹”四大篇章中,近300幅作品展现了中国这块厚土给其提供营养后所结出的艺术之果。

  钟涵告诉记者,首次个展范迪安馆长将主题定为“厚土人文”,其实不仅指生长在这块“厚土”上,还包括其悠久的文化历史。而谈起为何从艺60年来首次举办个展,钟涵则自谦,“自己很犹豫,觉得不成熟。”

  ■ 《延河边上》揭秘

  “文革”被毁,1999年重绘

  1963年,钟涵即以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创作《延河边上》获得了美术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当时的重要报刊广为报道。已故著名油画家艾中信也发表文章充分评价作品在主题的体现和形象的塑造中“深入挖掘了毛主席和革命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这一主题思想的最重要之点”,同时也获得了“艺术的说服力和魅力”。但在“文革”中《延河边上》受到批判,画面上被毁的历史痕迹至今清晰可见。

  钟涵回忆,1999年,油画学会决定举办一个20世纪中国油画展,由于《延河边上》在油画发展史上起到的作用,便希望能展出这幅作品。但当时钟涵不知道《延河边上》身处何方,他便照记忆重绘了一幅。如今展厅内观众可见第二幅《延河边上》尺寸比第一幅小,则是因为“我是记不清了。”而谈到两幅在情感上有无区别时,钟涵告诉记者,“虽然1999年技巧有些进步,在画布上的能力强了。但上世纪60年代的创作则有着一位青年艺术家的心情和朴素。”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