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如何整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2-28]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原名南越王墓博物馆)是中国南方首座古墓遗址博物馆,曾经荣获1991年国家优秀设计金奖等国内国际建筑大奖,然而仅仅过了十年,博物馆就因设计缺陷宣布闭馆整修(本报2月28日D1版曾作报道)。那么,这座年轻的展馆有何问题,整修后将变成什么样子?记者采访馆方,率先向读者通报。
专家叫好 馆员观众叫苦
“上到大厅又要折回去买门票;空调不够力,天窗又晒;设计复杂又没有明显的指示牌,好象进迷宫大半天都出不来;几千平米的建筑面积、几百级的台阶就是没有一部电梯,参观一次跟爬白云山一样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对外开放十年来,这样的抱怨一直没停过。
1983年夏发掘的这座中国南方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随葬物最丰富的汉代石室墓,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原地保存后,古墓遗址得到了保护,并建立了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方案由广州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先生主持总体设计。1993年落成后,它一度成为广州的骄傲,先后荣获国内外建筑界六项大奖,并为其设计者赢得中国建筑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
当观众为南越王墓古色古香的红砂岩外墙吸引进来后,无不为设计者的巧妙用心喝彩:其墓室保护结构与我国汉墓相暗合,利用斜坡地形自下而上布置展览和参观路线,形成步步升高的壮观气势,上架随坡天窗采光,解决了交通和展览问题。“从保护文物建筑的角度出发,南越王博物馆无论对古墓原址的维修与展示方式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当时所有的专家都这样评价。
然而,博物馆工作人员却为这样的设计暗暗叫苦:设计时没有预留中央空调的位置,现在各展厅虽然装了柜式空调,冷气仍无法覆盖楼梯等角落;展柜无法保持恒温恒湿,原来墓室里珍贵壁画颜色已经渐渐变淡,古人骨头风化现象日益严重;天窗光棚选用单面反光玻璃,不防紫外线,隔热效果也不理想,观众爬完几百级台阶后,只有一个感觉:热。这两年,有些外地精彩展览一看到南越王博物馆的展览条件都掉头而去。
“80年代的建筑设计无论如何先进总有落后的时候。”据南越王博物馆黄洪流副馆长介绍,随着展览事业的发展,原来设计已经成为南越王博物馆发展的瓶颈。大门面对车水马龙的解放北路却没有停车场,去年市政府解决的临时停车场,仅有8个车位,游客在临时停车场下车后步行3分钟才到博物馆。14000平方米的偌大馆址没有象样的大厅展示博物馆的文物精华,票房只能蜷缩在路边的平房,观众往往是登上台阶进到大厅才发现要折回头买票。旅行社的大巴不能开到象岗路的后门,游客参观完后要原路回到正门上车。气势磅礴的大门居然没有残疾人通道!当乘坐着残疾车的残疾人好不容易从后山上到主体楼时,却发现,一、二层之间没有残疾人专用电梯和通道,代表南越国精华的丝缕玉衣和金印就这样与残疾人无缘,同样的问题也难倒了推着婴儿车来参观的外国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现在南越王博物馆一天只能接待二三个旅行团。
投资900万 南博换新颜
“不以人为本的展馆气势再宏伟也只是一件观赏品,没有多少艺术生命。”中山大学历史系学生小黄代表了大多数观众的看法。
前日开始,南越王博物馆决定闭馆整修,投入900多万元资金,向国际最先进的博物馆迈进。恒温恒湿的中央空调系统将引入博物馆展厅,语音导游系统和配套的指示牌将让观众明明白白地参观,大厅将增高扩大,增设售票点、观众阅览室和贵宾接待室,验票、存包等服务也将跟进,光棚将安装防紫外线高度隔热的玻璃,主体楼一、二层之间增设残疾人专用电梯,后山的残疾人通道也将拓宽……所有不利于观众参观的都要改过来。此外,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盗系统也会进驻博物馆展厅,全新的消防喷淋系统和水电设施将为文物提供最可靠的保护。5月18国际博物馆日那天,观众将看到全新的以人为本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另据悉,为了解决南越王博物馆周边环境差的问题,博物馆方面已经制订出周边环境整改方案,希望拆除东面的高楼,恢复象岗山山体旧貌。此方案正通过市人大向政府提交,希望能解决包括停车场在内的外部问题。本报记者 吴真 通讯员 吴凌云 南方日报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