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业界:大陆博物馆参与市场化程度较低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1-06
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 于立霄)目前,大陆的博物馆产品不能主动借助社会机构和人才,进行文物价值开发与产品制造,市场化程度很低。同时,博物馆参与文创产业度较低,文化产品单调乏味,以至于博物馆成为游离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边缘文化。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在今天举行的2013年第八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博物馆与文创发展交流研讨会”上做了以上表述。

  她认为,大陆的博物馆蕴含巨大文化资源,但是未得到有效开发,未产生社会效益。目前,大陆博物馆的文化产业经营、运转不畅,一些博物馆仍然处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未能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导致博物馆难以聚拢人才,难以开展大型项目。

  于平说,目前,博物馆发展已进入转型期,作为文化产品的产出地之一,博物馆发展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更应该关注运营,发挥特有的功能。博物馆还要充分吸纳社会文创动力,有效开发文物的价值,设计、制造文化产品。

  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大陆的文创产业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博物馆和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博物馆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相互结合,可使中国文化软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向勇在研讨会上表示,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工程,最终目标是建立创意城乡。他认为,台湾宜兰是人文、地理、历史、景观相融合最成功的典范。他举例说,宜兰的建设是以博物馆的理念进行的,把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文化生态,以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完整保护起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台湾已经将宜兰塑造成为生态、观光的“大型博物馆”。

  谈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教授王永铭说,当今两岸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向上,如何让文创产业翻番是业内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在文化创意领域,独创力非常重要,可以产生别具一格的效果。而“典范转移”可将历史古典美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衍生新的产品;用创新技巧开发文物,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据了解,本届研讨会目前已经收到来自博物馆、文博机构、文创学者的论文投稿30余篇,届时,这些投稿论文将集结成册,于2014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市场推广与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