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资讯

海内外专家探讨齐鲁文明与西方文化发展融合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0-23
济南10月22日电(杨晓卫 彭晓檄)“国际史学会一直致力于将单纯欧洲性研讨会转变为真正的全球性史学家组织,而我们此刻已经接近这个目标。到2015年的时候,第22届国际史学大会在中国举办之时,这个目标将会完全实现。”国际史学会主席Marjatta Hietala在22日于济南举行的“区域文化与齐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史学会执行局会议致辞中作上述表示。

  当日,来自伦敦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大学6名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历史上齐鲁文明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上海大学陶飞亚教授从耶稣家庭视角来研究基督教与山东文化关系。他说,山东是最早建立“基督教家庭”的地域,作为孔孟之乡,山东接收基督教时会用儒家信仰来解释,让基督教起到“实用主义”作用。

  伦敦大学教授狄德满则指出孔子儒学思想在国外传播与影响。狄德曼说,17世纪利玛窦传播孔子学说推动中华文化在欧洲世界的传播。当然,西方学者看待儒学的眼光也不同:有人认为中国人生活理念的运用已达完美程度;也有人认为,儒家文化的繁文缛节没有必要。

  山东大学教授傅有德从“希伯来先知与儒家圣人探析”来解读西方文化与齐鲁文明关系。他认为,希伯来人所谓“先知”与中国“圣人”社会地位相同,有类似秉性,都有唤醒世人的使命。而差别也有三点:儒家圣人不仅是先知,而且是哲学家;儒家圣人以人为中心,希伯来先知认为上天凌驾于“人”之上;儒家靠闻道、觉悟、内省获得理念,希伯来先知则来自于“神”。

  Marjatta Hietala说,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一直以来都是学术辩论的平台,也是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交流论坛。此前我在山东看到大汶口文化陶土、龙山文化文物、商代的碗和汉代的铜鸟等宝贵收藏品,学到许多新知识以及孔子思想。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几年里,国际史学会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协助下,成功组织了多次地区研讨会,此次“区域文化与齐鲁文明”会议延续了这一传统,希望有更多收获。

  “区域文化与齐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史学会执行局国际史学会执行局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本次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召开。依照国际史学会惯例,本次会议是为2015年在济南召开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做准备而举办的一次筹备会,也是让世界史学界了解齐鲁文化的一次国际范围内的高端学术解读。(完)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