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上海今年文博工作的几大重点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2-22
  “这几年是上海考古的‘大年’,考古队特别忙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日前这样对记者说,同时他还透露了今年上海文博工作的几大手笔。
  崧泽文化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将有实质性推进。青浦区境内的崧泽文化遗址是上海的骄傲,20世纪50年代始为人所知的该处史前遗址,证明了上海人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证明了约6000年前上海地区就有了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遗址已被发掘过数次,考古工作者获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发现。为了充分展示上海光辉灿烂的古文化,有关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和反复论证,决定建造崧泽文化遗址博物馆。陈燮君告诉记者,目前,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方案正在生成,古代上海人的生活、劳作状况和他们遗留下来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物不久将逼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今天的上海人找到自己的“根”。
  去年入选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青浦福泉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古人在崧泽古遗址上堆筑的一座高台墓地,其下有崧泽文化的居住遗迹1处、墓葬18座,其上有良渚文化墓葬32座,此处还有吴越文化墓2座、楚文化墓4座、西汉墓96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目前,遗址周边的环境整治工作已在积极进行,文管部门今年将在遗址附近推出一个图文并茂的陈列展,对遗址未来的保护开发也有了一个中长期的规划。
  考古方面,“志丹苑”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去年在本市延长西路志丹路口的志丹苑居住小区二期工程现场发现的宋元时期水工遗址,引起了专业人士的极大兴趣。由于上海1292年正式建县,所以一般认为上海城市的历史只有709年,但这次发现的水工建筑建成时间要早于上海设县时间,这对研究上海建城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这一地下水工建筑究竟是什么类型的水工建筑,还要等待开挖后才能真相大白,今年,考古工作者至少将对地下状况作进一步探明。
  此外,年代跨度达5000多年的古代村落遗址--松江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将继续进行。该遗址总面积至少有10万平方米,像人民广场那么大,而已发掘面积目前只有1000多平方米。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