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分析

解密拍卖市场龙头股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10-09
  作为与齐白石齐名的“南北二石”之一的“南石”,傅抱石作品一直是收藏界的宠儿,在拍卖场上屡创天价。本报参与主办的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系列学术讲座近日邀请了行走书画业界逾四分之一世纪的香港收藏家许礼平,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串起傅抱石的传奇人生,让深圳观众了解天价画作背后的故事。

  回顾傅抱石一生风云

  许礼平是广东揭阳人,他早年喜爱翰墨,编著过很多文史方面的书,包括《货币书目知见录》、《中国语文索引》等,上世纪70年代为香港中文大学编《中国语文研究》,80年代创办问学社、翰墨轩,90年代创办《名家翰墨》月刊、丛刊。复嗜鉴赏,以文物搜罗为养志之需,著有《旧日风云》等书。这一系列的书当时对国内有很大的影响。许礼平此次的讲座以“造化小儿多事”为题,这个题目来自于傅抱石的一枚闲章。

  事实上,傅抱石最初并不以画出名,而是以雕刻治印闻名,傅抱石这个名字,也来源于他最初治印的“抱石山斋主人”。许礼平用图片展示了这枚闲章除了正面的印文,三面都刻了曹子建的《洛神赋》883个字,这枚闲章做于1934年,他刻好之后曾经在日本展览过,后来捐给南京博物院,很小的一方印能够容纳800多字,可见傅抱石雕刻功力非常深厚。

  “造化小儿”这个典故出自于《新唐书·杜审年传》,许礼平说,“小儿”这个词其实是傅抱石自己的调侃,所以,他借用了这六个字来展开此次讲座。2013年9月29日,是傅抱石逝世49周年,10月5日是他的诞辰120周年,许礼平的讲座把观众带入了百年前的风云时代。

  熨斗作画形成特殊面貌

  傅抱石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开派大师。壬午(1942) 画展后誉满艺坛,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江山如此多娇》巨制出,更是名闻天下。70多年来,傅抱石的画作一直是收藏一族争夺的宠儿。近二三十年,傅抱石的画价一直攀升。近年作伪技术逐渐提高,往往骗倒专家,更甚者高手所造的傅画赝鼎,荣登博物馆殿堂。而拍卖公司公开竞投或私下洽商傅抱石画作,有叫价逾亿元之巨,关注艺术市场人士,都想探知实情。许礼平的讲座从傅抱石的生平入手,介绍了艺术家起伏跌宕的人生。

  傅抱石很早就画画,他原来是王蒙、石涛那一路的,后来到日本留学,临摹过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甚至是徐悲鸿的作品,同时,在日本接触过不少的东西洋美术,特别是日本非常有名的横山大观、竹内栖风、小杉放庵等,这些日本大师的人物造型、构图、取材还有色彩的渲染都对傅抱石很有启发。抗战期间,傅抱石随中央大学迁居四川,整天对着巴山蜀水很有感触,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面貌。许礼平说,傅抱石画画的状态人家看上去很不雅,因为他是拿着熨斗画画的,他用笔大墨大笔地横刷竖抹,水墨淋漓,然后用熨斗去烫,“古人大概没有这种做法,他是‘但求不择手段’,就是敢于创新,所以变成一种很成功的面貌。”当时有很多人被这种风格所感到,但也有传统人士不认同。

  拍卖市场上的“龙头股”

  傅抱石的作品很早就进入市场,许礼平介绍,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驻华使馆的领事、大使等到傅抱石家中去买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作品基本上是出口,其他的画家到荣宝斋去卖画是卖完才结账,傅抱石是交了画就能够收钱的,可以说他的画是皇帝女儿不愁嫁。

  据许礼平介绍,上世纪60年代香港集古斋办了一个中国近现代画家的展览,傅抱石的画那时候是600到1000港元。当时香港的一个收藏家1800元买一幅傅抱石的丈二作品,现在卖到一个亿、两个亿,甚至三个亿都不奇怪了。

  傅抱石的作品在拍卖市场被称为“龙头股”,“拍卖场里面总想千方百计弄一张傅抱石。”在许礼平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苏富比在香港的首场中国近现代书画的专场拍卖中,一共100多件作品,其中最贵的就是傅抱石的《湘夫人》。这种高价使得傅抱石的作品备受关注,1984年,傅抱石的《唐人诗意册页》在香港拍出了160万元,当时这个拍卖结果一出来,全场鼓掌,许礼平感叹说:“160万元现在不觉得怎么样,那个时候非常厉害,因为同一场还有一张五尺宽的张大千的泼彩才拍了6.5万元。”

  傅抱石作品之所以这么贵,许礼平表示,除了作品非常精彩,主要是因为傅抱石的产量少,张大千活到84岁,齐白石活到97岁,而傅抱石只活到62岁,产量少而需求多,自然供不应求。

  目前傅抱石作品存世3000多张,其中六成在国内,三到四成在海外。收藏傅抱石作品最多、质量最高的是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瑞典博物院都有一批。

  作品常常出现“双胞胎”

  行走收藏市场多年,许礼平还发现了傅抱石作品的一个奇怪现象,就是经常出现一些“双胞胎”。比如《兰亭图》、《琵琶行》、《竹林七贤》等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两张。这种情况常常令人怀疑,其中一幅作品是赝品。但事实不是如此,许礼平解释,从这些作品的墨迹笔痕上看,是后人仿不出来的,就是傅抱石本人再画一次,也不可能画出一模一样的。那么,一幅艺术作品为什么会出现“双胞胎”呢?傅抱石之子傅二石解答了这个疑惑,原来当时宣纸非常昂贵,傅抱石画画常常用一种贵州皮纸,这种纸比较厚,画完以后可以揭开两张,甚至揭开3张。

  面对这些“双胞胎”,有时候连艺术家的家人也很难判断真假,买家怎么才能确定呢?许礼平说,一方面要看画,一方面要查找资料。比如,作品《万竿烟雨》,一张在南京博物院,一张在上海拍卖,当时有很多不同意见。“我们为什么有胆量去买呢?真金白银几百万,我们必须很小心。除了画看到没问题之外,我们还查到《京沪周刊》1947年、1948年的本子上面收录了这幅画。还有1948年的美术年鉴上有注录,我们在上海图书馆里找到了这个目录。所以,如果详细查阅资料会有意外收获的。”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