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入行成文物店市场救星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9-29]
“北京几场小拍我都去了,但一件东西也买不到。最近只是在广州本地拍卖会上买了几件黎雄才、关山月的作品。”广州市文物总店书画负责人田林洲马上又要动身参加下周开始的香港秋季大拍了,但他估计可能也买不到什么东西,原因就是价格太高,超过预算。“文物店除了是拍卖会的供货商外,自己也必须成为买手。”然而,当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价格远远脱离心理价位时,曾经风光无限的文物店如何面对角色转换的难题?
尽管很多的业内人士都信心满满地称秋拍市场会回暖,但文物店的情况却似乎不甚理想。据了解,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文物店的生意明显变得冷清,“十几万元的货卖得很慢,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基本卖不出,只有几万元的东西还能走量。”田林洲告诉记者,尽管从经营角度看,他也知道现在是入货的好时机,但是好几次外出收货的机会最后还是取消了。手里有限的资金,令田林洲“望画兴叹”。在北京的几场拍卖会上,他一件也没买到,只在本地的拍卖会上买到几件黎雄才、关山月的作品。“下周开始的香港大拍,我也只是去看看而已。”
拍卖市场红火影响文物店
事实上,全国各地的文物店都面临这样的窘况。画廊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生存困难,比如近期香港市场频频传出传统画廊“关门大吉”的消息。
“无论是老字号的文物店还是画廊,受到拍卖行和各种艺博会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张先生从小就接触书画收藏的圈子,对于文物店的经营手法非常熟悉,“以前文物店有绝对的‘江湖地位’,只要坐等收藏者送画上门和上门买货就可以了,而现在艺术品有了一个日趋成熟的市场,拍卖市场是最大头,文物店已经被‘边缘化’。”他认为,经营模式受限是文物店转型最大的障碍:“比如我急用钱,拿一幅作品到私人画商那里套现,只要画商觉得东西对,能赚钱,一拍板马上给现金。而要是送到文物店,要经过专家组评估才能决定,往往要一两个星期。”
另一方面,张先生认为,文物店早期收购艺术品的价格很低,所以现在面对“日新月异”的艺术品价格心理落差很大,无法跟上市场的行情。
不过,市场中还是有部分买家对于文物店这样的金字招牌有信赖,特别是自己未能掌握收藏技能的买家。
摆脱旧思维才有出路
“很多拍卖行都说今年有不少新客入场。”田林洲发现,如果你到预展现场看到的都是熟面孔的行家,那么可以预测这场拍卖的成交情况不会太好,而如果发现都是生面孔,而且还有一两个实力雄厚的买家,那这场拍卖会肯定能成功。他透露,近期也有部分经营煤矿和天然气产业的“生面孔”开始关注起文物店,这对于文物店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当然对于文物店来说,重点是摆脱只经营文物的思维,要接触和经营新的画家和新艺术品类。”
文物店藏品与
收藏潮流有别
为了获得流动资金,再次融入市场中,释放库存成为文物店自救的手段。田林洲透露,最近文物店将陆续举办店藏的近现代名家书画展览。不过,他发现,早期收购的藏品跟目前的收藏潮流有所出入:“早年海派画家群体大,传世作品也较多,对岭南影响较大,所以当时广州文物店收购了大量的海派作品,但现在喜欢海派的收藏者没那么多了。”这与海派近年市场行情较为平淡有一定的关系。记者发现,广东很少有偏爱海派并系列收藏的收藏者。不过,也有收藏者认为海派在“潜藏”几年后,应该会迎来新的上涨空间。
“经过市场的起起伏伏,广东收藏者都淡定多了,会默默地收藏,不会急于放货。”田林洲说,像他比较关注的清代翰林书法板块,因为不如学者政要书法板块那么“高调”,所以价格未曾出现“井喷”,但是价格一直持续上涨,现在要在一场拍卖会中找到一对好的对联也难。他建议收藏者也可以关注这个板块的藏品。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