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吴越青铜宝剑的技术之谜破解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3-25
  本报讯(记者顾咪咪)令考古界和科技史界惊叹不已的吴越青铜宝剑制作工艺日前被破解,并复制成功。此举还证实2500年以前我国就发明了金属表面合金、青铜复合和精密陶范铸造技术。日前,“吴越青铜技术研究”正式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鉴定。
  1965年在原楚国属地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的吴越时期青铜宝剑,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铭文,其表面的菱形暗格纹和剑首壁薄如纸的同心圆。70年代末,中、美、加等国专家曾对菱形纹饰的成分、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对其工艺作了推测,然而差异甚大,未有定论。1993年至今,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吴越青铜技术研究”课题组,运用现代仪器逐项破解了其中奥秘,并成功地采用古法制作工艺,复制成两把吴越宝剑。
  研究发现,菱形纹饰制作是采用了合金热扩散的原理,即用锡基合金粉末涂覆于青铜剑表面,经加热使合金扩散的剑基体中,涂敷部分呈白色,未涂部分仍为铜黄色,从而形成黄白相间、极富装饰性的非机械镶嵌菱形花纹。由于白色部分有锡,耐蚀性大为提高,其余部分不耐腐蚀,变成了黑灰色,形成了现在看到的灰白相间的菱形暗格纹饰。在研究中,专家们还发现,铸剑师采用了两次铸造工艺,即先用低锡青铜铸造剑脊,再用高锡青铜制造剑锋并包住剑脊,使之刚柔相济,大大提高了格斗性能。由于高锡部分呈黄白,低锡部分偏红,所以又称双色剑。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