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广西省平乐县发现千年古村落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2-06
  新华社桂林电(陈天湖 李子佳)新年伊始,世界旅游文化名城桂林发现一座历经千余年商贸繁华仍长盛不衰的古村落,引起众多文化人的关注。
  这个名叫榕津的古村落位于国道323线平乐县张家镇境内,距广西桂林仅130多公里,村中有卢、叶、廖、古等10多个姓氏约4000多人。据村中老人介绍,他们的祖先多从广东、湖南、江西迁徒而来。历史上,榕津古村因商贸繁华而名扬四海,解放前就有各类商船28艘,鼎盛时达40多艘。
  为了揭开古村神秘的“面纱”,记者在春节期间来到这里采访。村中年近7旬的范明旺老人告诉记者,最早来这里定居的是一些和尚,而看重榕津这块宝地的却是唐末宋初的高僧。初到榕津,高僧被绿水青山所痴迷,便选中这里一形似鸭子的土丘搭棚栖身,尔后收留了云游和尚数人,并决定四方化缘在这里建寺庙。经过他们的努力,北宋初年,在榕水河畔建起了榕津第一个寺庙龙益寺(解放初期被毁)。寺庙建成后香客不断,一些广东人看好这方水土,于是在江边聚集成村。一时间,榕津成了省内外的盐业经销大市。鼎盛时期700米街上有各类店铺200多家,仅卖盐的铺子就达150多家之多。
  由于此地面对的石山如同两只下山的猛虎,迷信的榕津人便把街修建得弯如一张弓箭,所有小巷直指对面的虎山。小巷笔直无曲,像利箭搭在弦上,故得了“张弓射虎”的雅称。据传龙益寺的和尚们也惧怕对面那座形似猛虎的石山,便按八卦阵图在这里栽下10棵榕树。榕树长大后,登高俯视,茂盛的榕树如同10棵星星撒播在河边、田野。春日柔和得让猛虎驻足观看,秋冬散发出一股利刃般的寒意,更让老虎不敢下山。因这10棵榕树,村名后来取名榕津,那条向西北而流的河也取名叫榕津河。
  至明朝初建时,榕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平乐腹地内的小商品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各种文化很快在这里汇集并成气候。明朝洪武年间,榕津圩内及周围已有龙益寺、粤东会馆(现保存完好)、湖南会馆、朝水庙等会馆、庙宇,因各自文化内蕴不同,祭拜各有其师,便形成了每月有戏班唱戏10天以上的历史。榕津人也逐渐养成了爱听戏、唱戏的习惯,各种文化的渗透,使榕津成了桂剧的发源地。
  走在古色古香的村落里,千年青石板路被村民们踏得光亮如镜;古戏台在千年古榕群的簇拥下,更显历史的沧桑;古民居雕龙画凤,各式窗花多姿多彩;用青石板修建的千年古码头风采依旧,船只在榕津河穿梭,妇女在码头边浣衣,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景象。
  榕津古村的鞭炮制作业也闻名遐尔,70多岁的老人古小苟说,古家是榕津鞭炮的创始人,在榕津制作鞭炮时间已达200多年历史。清朝时先辈古良兴做的炮仗最有名,脆响无比,连桂林周边各县、市的老百姓在过年都远道这来买鞭炮,近年这里做的大红花炮更是远销广东沿海一带。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