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印章中的投资大文章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8-22]
时值2013年春拍,各拍卖公司试图重新在已开发的“阵地”上进一步作文章,“文人清玩”成为一个新亮点。在匡时春拍上,本刊记者见到了中央美院的刘彦湖老师,问明来意,原来又是到篆刻专场“捡漏”了。“听说吴让之的那方双面自用印又出来了,这是第三次出现,估计要突破100万了。”刘彦湖如是说。笔者再次相问,“漏”从何来?“碰到大名头的当作品买,碰到小名头的当印章买。现在三五万块钱在市场上别说大名头的作品,连块好石头都不止这个价儿。”刘老师一副志在必得的表情。
“投资书画、红木家具、珠宝奢侈品比拼的是硬实力;瓷器水又太深,官窑的弄不起,玩民窑的都有特定的圈子;古籍善本增值太慢、门槛太高;文人清玩、金石拓片、印章石或可成为中小藏家们一试身手的良田佳地。”藏家宋子渊如是说。
拍卖场上并不都是天价,一边是民国印章“遍地黄金”,一边是当代大家动辄数万,印章这个小小圈子是否还有“漏”可捡?本刊记者先后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帮您解读小小印章石中的大文章。
首先看两组数据:2006年匡时秋拍清代皖派篆刻大师吴让之的一方寿山双面自用印《熙载之印》《吴氏让之》成交价是22万元,而2013年匡时“金石乾坤”专场,此印拍到了178万余元,增值了近六倍;2006年匡时秋拍齐白石刻昌化石方章《吉》成交价是3.5万元,2013年匡时春拍成交价为18.4万元,增值亦是六倍。同一专场,同一作品的增值比率竟是惊人的相似。齐白石的名头自不用说,对于吴让之这样在流派印用刀上“开法门”的大师,其常用印的价值地位应该完全抵得上乾嘉时代任何一位画家的书画作品。不止是上述两人,大凡在篆刻界有一定名头,能够立得住脚的名家,其作品在市场上多次露面都会有一倍至数倍的涨幅。
透过印章看书画鉴伪
陈巨来是民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篆刻大师,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谢稚柳、冯超然、叶恭绰等一时的绘画圣手自用印章多出自他手,特别是各大国营收藏机构的专属用印,吴湖帆、张伯驹、谢稚柳等私人收藏大家钤盖于历代名画上的鉴藏印更是非陈巨来莫属。另外,民国收藏巨擘钱镜塘鉴藏印多为陈巨来、王个黟所刻;谢稚柳的部分常用印多为吴子建、韩天衡所刻,李可染、陆俨少常用印多为韩天衡所刻;李可染、李苦禅、陈佩秋、于右任等人的名章多出自齐白石之手…………若有心者通过收藏齐白石、陈巨来、王个黟所刻印章原石来研究近现代大师的自用印,可以在鉴赏书画伪作上获得一定的突破:现代书画赝品的印章多数是电脑仿制,形似很容易做到,但刀法上的功力就很难企及,普遍线条偏软。因此,通过对印章的配篆、刀法、钤印位置等方面的研究来进行书画辨伪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时代沉淀后的雅静
众所周知,目前由于人工开采成本激增,印章石的开采基本是以炸药崩裂的方式,而开采出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石中的水分逐渐挥发,原本润泽的石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纹,这也是现代开采石章难以避免的硬伤。我们随便到琉璃厂、潘家园的印章石店中挑选印章,发现几乎个个都是油乎乎的,并美其名曰“进行保养”,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反观拍卖场上经过岁月沉淀以及文人摩挲后的石章,石性基本已经稳定,除简单、正常的保养外,能够保持住原石的温润、细腻,这也正是刘彦湖在前文中提到的来拍卖上买老石头的原因。琉璃厂某古玩店高经理告诉笔者:“现在新开采的石章别说是几百块的,就是几万块的芙蓉、封门青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很多不开裂的基本都是以前留下的老料,拍卖会上很多小田黄其实并不贵,几万、十几万还是可以淘到的。别管印章刻得好坏,抹掉了,得块老田黄也是很合算的。”
当然,很多拍卖公司的货源都是由印章石店提供、上拍的,所以,是否为陈年老石还要细加品鉴。
与身份不相匹配的汉代官私印
印章在秦代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统称为“玺”;到了汉代以后,皇家用印称为“玺”,臣民成为“印”;汉代官印作为地方长官身份的象征,其价值原本应该与汉代玉石等量齐观,但市场上如出现汉代的古玉一定是突破百万甚至千万的,而汉印在市场上只能拍到十几万几十万的价位,即使是先秦的铜质古玺印也难有高价出现,这种市场上反映出的价值差距并不能代表汉印与汉玉的历史价值差距。诚然,材质的不同决定了汉印无法达到汉玉的价位,但汉印作为中国篆刻艺术的高峰,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却是汉玉无法比拟的。并且,大部分汉代官私印已经收藏在故宫[微博]、上海、南京、辽宁、天津等几大博物馆内,市面上数量稀少的汉印却无法拍出应有的价格,实在令人惋惜。
经营印章石多年的梁先生告诉笔者:“印章的造假成本较低,且利润不如书画类丰厚,因此赝品率不高,主要集中在汉代的古铜印上。即使造假,水平也远没有达到齐白石、陆俨少等大家书画赝品的乱真水准,破铜烂铁气十足。汉印的古朴苍润之趣难于达到,明眼人一看便知。”
民国篆刻作品相对于现代仍属洼地
与当代书画大家作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相比,当代篆刻名家的作品亦价格不菲。世人公认的当代篆刻名家韩天衡、王镛、石开等人刻一个字就要两三万元,而民国大家的作品在拍卖场上甚至两三万即可买到。对于像明代的钱松、丁敬,清代的邓石如、吴让之,民国的吴昌硕、齐白石、黄牧甫等引领一代时风的大师,篆刻作品均价也基本在10~30万元不等,代表作可以突破百万元,且每一次露面都会有一到两倍的增值。假如当代篆刻名家作品的价位如此,那么,民国以前的作品如现在这个价位,正可以说卖出了价。
印章投资指要:
收藏家赵德晟:闲章为主,名章为辅。
自己留着雅玩,有“好古之心”的藏家可以选择那些刻有隽永清丽词语的闲章,如明代钱松的“山水方滋”,明人“庭无杂尘身有余闲”“吟到梅花字亦香”,清人“半潭秋水一房山”等,这些都是可以滋养性情的。
收藏家马良:边款要仔细研究:内容、上款人、字数。
边款往往易为藏家忽略,一方印是刻赠挚友,还是受人嘱托;是探讨艺事,还是镌录佳文,边款的内容与书画作品的上款、题跋一样重要。上款人是何人,如刻予书画家,是否为其常用印;是直落一个穷款,还是长篇累牍地铺陈。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印章的价值。
收藏家、书法家刘彦湖:烧过的印章慎购。
很多大篆刻家像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等人怕后人将印文磨去重新刻上别的内容,很多都将印石用火烧过,表面会产生细小的龟裂,颜色偏灰白色,只要一受刀就会裂开,这种印章只适于艺术家自用。
收藏家高惠林:一看名头、二看是否典型风格、三看上款人、四看石材种类、五看品相。
举个例子,如果是一方吴昌硕的印章,是典型的粗朱文,又是刻予任伯年的芙蓉石,没有太大的瑕疵,价位肯定在百万以上;如果是封门青、田黄或鸡血石价值更是无以伦比。
谈到收藏印章不免想到投资者普遍的心态问题。笔者想起早年马未都[微博]先生的一段话,说得非常精妙。大概意思是:“有人投资艺术品是为了融资,有人是为了理财,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玩’,也就是赔赚放在其次,主要是学东西,提高生活水准。通过艺术品想一夜暴富,这个梦谁都有,但资金和眼力是少数人才有的,投资艺术品就应该抱着‘玩’‘琢磨’的心理,这样才能有兴趣,兴趣出来了就离‘专业’不远了。知道何时当买进,何时当卖出,即使是一个小小天地也可以收入不菲。”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