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故宫青铜馆闭门修整八年重开 安保全面升级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8-13
  “已经闭门修整了八年的故宫青铜馆悄然开放。重新开放的青铜器馆增添了很多亮点。新设置的“台北故宫及海外藏中国青铜器”的专题,将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收藏情况、美国及海外珍藏的精品,作出了超出实物展览的介绍。”

  在北京最炎热的日子里,在故宫东路曾经是皇帝妃子居所的承乾宫、永和宫里,突然游人如织——已经闭门修整了八年的青铜馆刚刚悄然开放。消息传开,自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视线。布置一新的展厅里,白色宣纸背板衬托着青铜器物的庄严,人们可以通过对比背板上面的文字和纹饰图案,更加深入地了解青铜器物上承载的信息。而展柜中青铜表面锈色幽幽,仅仅欣赏如同泼墨泼彩般的锈迹,人们便可以感受到这些看似没有生命的古物,发出穿越历史时空的悠长呼吸。

  “故宫藏青铜器是独一无二的”

  “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博物馆不同,故宫博物院院藏的青铜器是独一无二的。”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故宫青铜器研究专家李米佳这样总结故宫青铜器的特点。而正是基于藏品的独特性,才使故宫青铜馆增添了独特的“皇家”色彩。

  据介绍,北京故宫收藏的历代铜器有一万余件,其中具铭的1600余件,另有铜镜5000件,是保存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这些藏品绝大部分是清宫旧藏的传世品。只有少部分是近年陆续收购的,以及私人捐献和近年考古发现的。”李米佳告诉记者,其他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是“出土”的,而清宫藏青铜器“传世品”是清代甚至是明代出土的,这使得故宫青铜器在断代上“很靠谱”。

  “作为传世品的故宫青铜器与出土青铜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熟坑’的——当时的皇帝已经把出土青铜器用人工的方法处理过,使之表面不会再继续生锈,同时青铜器物表面也更加光滑漂亮。究竟古人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做‘熟坑’?我们也仍旧在研究之中。皇家旧藏青铜器代表了宋以后金石学成果,这与现代西方考古的器型学的思路不同。同时,正因为是传世品,这些器物具体出土的地点已经没有了,我们拿现在出土的青铜器与之对比分析出土地点,方便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故宫青铜馆是国家级博物馆中最早的陈列专馆

  记者了解到,故宫的青铜器馆,是国家级博物馆中最早的陈列专馆。从1957年筹备,次年正式开展,至今经历了五十余年的发展过程。青铜器馆一直是故宫文物陈列支柱的“三大专馆”之一(其余两馆是书画、陶瓷),这也是故宫建院八十余年的重要文化遗产。

  故宫藏青铜器于国内博物馆无出其右者,并且多半的青铜“重器”都在故宫。据在故宫工作几十年、亲历青铜馆重要展陈工作的专家罗随祖先生回忆,当时几乎所有的历史陈列都是“通史”式的,青铜馆也只有按历史分期分为商代、西周、春秋、战国四个部分,共展出文物三百余件。故宫所藏青铜“重器”,如商“三羊尊”、“亚方尊”,西周“追簋”,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壶”等美轮美奂的古代青铜器悉数得以公开。开馆之日即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及文物研究人员,都千里迢迢来故宫观展。

  如今,重新开放的青铜器馆增添了很多亮点。无论形式设计、灯光照明或是青铜铭文都做了多角度、立体式的展示。据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青铜器129件套,整个陈列分为四大主题:青铜器与礼制、青铜器与军事、青铜器与音乐、青铜器与生产生活。青铜器定名及铭文,都有详细的注音和浅白易懂的解释。尤其在这四大主题之后,设置了“台北故宫及海外藏中国青铜器”的专题,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将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青铜器的收藏情况、美国及海外珍藏中国青铜器的精品,作出了超出实物展览的介绍,使观众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博物馆中以及世界美术史上所占的地位,有了一个“一斑窥豹”的了解。

  故宫安全保卫升级

  试点青铜馆

  除了在展陈设计上的提升之外,记者获悉,新开放的故宫青铜馆启动了故宫安全防护工作新试点。故宫展览部副主任马继革先生指着承乾宫、永和宫这两座外表看似古旧的展厅说,自展品被盗事件发生后,故宫一直在考虑如何在不破坏古建原状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系统的全面改造。

  “目前的青铜器馆,应该说是故宫防护条件最好的展厅。比如展厅的门窗采用了特殊的玻璃,可以经受重物的撞击。”马继革透露,在新门窗玻璃装好后,工作人员甚至用锤子锤击展厅玻璃,结果安然无恙。这种玻璃同时还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可以把光照强度控制在25%之内。“为了给观众创造最舒适的参观条件,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就此展开观众问卷调查,了解大家的感受。”他还告诉记者,改造这次青铜馆特别采用了古建内可以选用的防护材料,使改建后的展厅将来不用时完全可以拆除恢复原状。

  故宫青铜器馆安保升级,不仅体现在展室外部防护中采用了新设施,还特别在内部展柜中也做了更新。马继革指着青铜器展柜一角一个黑色小装置说,这是最新采用的“筑波报警器”。有了它,一旦展柜玻璃破碎产生空气波动,保管员立刻就会知道。“对比以前的报警装置,过去的报警器只有人接触到器物时才会报警。但新设备更加灵敏,只要展柜有一个缝隙使空气进入发生扰动,就会马上发出报警信号。”文/本报记者 王岩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