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北京城内仅剩一座完整马神庙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2-01
  北京过去至少有几十处马神庙,但现在大多只剩下了地名,居庸关的马神庙也是1997年在原址修复的,这也是北京现存惟一一座马神庙。
  城八区内原马神庙有的连名都没留下
  据专家介绍,城八区内可知大致方位的马神庙旧址就有6处,现在这6处中只有海淀区的还保留着地名。据马铁汉先生介绍,培英胡同20号就是大马神庙旧址,但现在知道它是京剧大师王瑶卿故居的人更多;小马神庙旧址在培智胡同27号,现在也是民宅。昨天,在培英胡同20号,王瑶卿先生的重孙告诉记者:在这里住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它曾是马神庙。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两个马神庙好像解放前就不存在了,现在连地名也改了,但老街坊还知道这儿曾有马神庙,马神庙什么样儿却不清楚了。
  明朝时的御马监就设在现东城区景山东街,马神庙与它相邻,但记者向景山街道的工作人员打听时却没有找到相关线索。农展馆附近的原叫水草马王庙,也无从探求了。
  居庸关马神庙供奉11尊神
  来到居庸关,在长城管理处李沐禅先生的带领下,记者总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马神庙。这座马神庙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997年重修,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四合院。院内共有3个殿,分别供奉着马王殷郊、马王房星、土羊二神等11尊神。据李沐禅介绍,在古代,居庸关常年驻军,战马一般有近千匹。修建马神庙可能就是为祈求战马健康,更有战斗力。传说中这些神都与马关系密切,如土羊二神是引路、开路的神。
  北京马王庙多源于明朝的马政
  赵世瑜先生曾指导学生做过马神庙的专题研究,他说,北京过去马神庙多,主要是由于明朝时实行马政的缘故。统治者为防范北方民族,需要马匹充实战备,百姓养马可以代替赋税,地方官有收马上交的义务,上上下下都希望马健康、繁殖旺盛,所以在地方官衙署、中央政府管马的机构——太仆寺和为皇帝管马的御马监等处几乎都有马神庙。当时,祭祀马神甚至列入国家典仪之中,带有很浓重的官方色彩。
  到明中后期,马政废弛,马神庙渐渐靠近自然神崇拜。清朝关于马神庙的碑文就可以明白看出这一点,那些碑文往往主要述及马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清朝供奉马神的多是马贩子、兽医、轿车行从业者等与马有关系的行业人士,又为马神庙添加了行业崇拜的内容。
  当然,我国祭马的民俗要远早于明朝,考古发现证明,我国自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驯化马,周朝的史籍中就有关于祭祀马神的记载。但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对马的崇拜也就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现代名家作品推荐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