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引领全国“半壁江山”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8-12]
吴福宝、饶鸿发、胡渐宜、刘定之、王荣达……这些在中国文物修复领域赫赫有名的大师,都曾经在上海博物馆工作过。自1958年上海博物馆设立文物修复工场以来,上博不仅修复、复制本馆的大量珍藏品,同时也为兄弟博物馆和国外博物馆修复文物、装裱书画。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的文物修复就在全国享有盛誉。仅以书画为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裱画店有刘定之的晋宜斋、华启明的时古斋、刘益三的藜青阁、王少山的云霞阁、周德生的鉴古斋、张荣干的晋赏斋、曹友庆的汲古阁、华道勤的华古斋、华清卿的多宝斋等,每店雇佣伙计三五人至十余人,规模大小不一,其中有不少身怀绝招的高手。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博物馆为了加强书画装裱力量,于1958年成立了文物修复工场书画装裱组。两年后,上海裱画生产合作社划归上海博物馆,除刘益三去上海中国画院,洪秋生调到安徽省博物馆,杨文彬调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外,其余均并入文物修复工场裱画组,从而使上海博物馆裱画力量在全国博物馆系统中名列前茅。由于高手聚集于“上博”,大大提高了书画装裱水平,形成“上博”裱画力量的黄金时期。
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介绍,在文物修复工场成立之后,上海博物馆在1960年建立了文物保护技术科学实验室,这是国内博物馆系统成立的第一个实验室。同年6月,上海市裱画生产合作社并入上海博物馆,在文物修复工场建立书画装裱组。至1995年,上博已发展成为拥有书画文物保护、金属文物防腐蚀、漆木器保护、青铜器制作技术研究、古陶瓷成分分析、热释光测定文物年代、激光全息摄影、软X射线检测,以及博物馆环境监测等多种专业的综合实验室。今年年底的时候,上海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将正式投入运营。到时候,一个集文物修复和科学实验的部门,不仅将为上博,也将为兄弟博物馆提供服务。肖舫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