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凭几个郭敬明 决定不了社会思潮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8-12]
《小时代》引发的讨论还未消歇,《小时代2》就上线了,估计再拿下上亿元的票房不在话下。当然,评价一部电影,票房不是唯一指标。有评论就认为《小时代》给这个盛行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时代加了把柴、添了勺油,不能纵容。
其实,这种评论高看了《小时代》,高看了郭敬明。10多年前,根据日本漫画改编的台湾电视剧《流星花园》热播,时人评论太过拜金,导向不好,一度停播;20多年前,笔者和同学狂迷恋香港的“四大天王”,郭富城的头型、刘德华的皱眉,风行一时,时人评论人心不古,青少年受毒害太深,未来堪忧;30多年前,金庸武侠小说、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流行,时人又评论世风日下,坏了坏了;更不用说40年前的《第二次握手》、80年前的鸳鸯蝴蝶派,简直把国人“害惨了”。
可是,就是这一代代中国人,吸着不断升级、消磨斗志的“精神鸦片”,几十年工夫就把中国打造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惊人的社会财富,生活质量节节攀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不良”文学作品没有拖我们的后腿?
原因很简单。哪个小孩不幼稚?哪个少年不怀春?人在成长阶段总会抱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满足一下,世风不会沦陷,神州不会陆沉。几部《小时代》乱不了天下,害不了人心,光凭几个郭敬明,决定不了文学思潮、社会思潮。
给一个拜金的人看100遍《焦裕禄》,他也不会变得省吃俭用;给一个不拜金的人看100遍《小时代》,他也不会出了电影院就去狂shopping。因此,整顿世风、收拾人心(如果需要的话),不能靠打压郭敬明之类的作品,就好像振兴传统文化不能靠于丹一样。拿出正能量的好看作品,才是王道。事实上,主旋律文学作品也在转型,步伐稍慢而已。但在快速消费时代,慢一步,没人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品只有满足了需求,才会获得市场的认可。《小时代》做到了。虽然其文学价值无法与前贤比肩,但它一没有偏离文学创作的规律——反映现实,二没有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满足需求,何过之有?
《小时代》对名牌、对物质不加节制的描写,你可以批评它拜金,但这就好像你可以批评《邦妮和克莱德》、《英雄本色》美化劫匪、美化黑社会,但你不能否认它反映了现实,反映了当时一些受众的内心世界。而且,今天《小时代》的拥趸长大后也许就不再认可他们年轻时所追捧的人、事、观点了,这种反拨正是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必然阶段。
所以,不是《小时代》把时代的格局缩小了,它没那本事,而是这个时代存在这么一种小的格局,它如实反映了而已。郭敬明不过混口饭吃,匡扶世道、整顿人心,他现在一没这能力,二没这义务。就好像企业家做慈善,做了,是尽社会责任,没做,也没关系。
有志之士可以口诛笔伐,但一味画框,框不出文化强国,让百花齐放,才有春色满园的可能。道理,一点儿都不深。 (熊建)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