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文明考古成果喜人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02-01-31]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王大方 柴海亮)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消息显示,2001年,内蒙古草原文明考古获得了诸多令人惊喜的新发现。
去年夏天,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精美玉器。据考证,这是我国年代最早的人工制玉。在这里还出土了一个由3名女子相互围拥的红泥陶制雕像,这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女子群雕像,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传神,堪称文物中的精品。
在兴隆沟遗址考古中,还首次发现了墓主人一只眼眶嵌玉的葬俗。至于为何嵌玉,这是一个谜。据一些考古学家推测,这块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戴于耳上的装饰品,后来一只眼有疾,便把玉嵌到这只眼眶内,以起到“以玉明目”的作用。
此外,在兴隆沟遗址的一个灰坑中,还发现296枚贝壳。这说明,地处我国北部内陆的内蒙古草原早在远古时期就与中原地区有了物质文化交流。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是,在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东乌珠穆沁旗,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10万至5万年直至数千年前的一处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野马、披毛犀、野鹿、骆驼等动物化石以及古人类使用火的痕迹。其中,以出土野马化石为最多,这反映了当时生活在草原上的古人主要以猎取野马为生的状况。同时,这也说明如今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与马的关系渊远流长。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