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评赝品博物馆:是展文物还是要"政绩"

中艺网 发布时间: 2013-07-11
  举着文物的旗帜,打着博物馆的幌子,挑衅着公众的智商,这样一座假冒伪劣博物馆,如何向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而那些未被曝光的“赝品博物馆”,就这样处于监管盲区,任其恣意生长么?

  日前,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一下子把河北冀宝斋博物馆置于了舆论的焦点。这家自称“藏品能让故宫羞愧得无地自容”的民间博物馆中,收藏着各种造型奇特诡异、标示年代惊人的“藏品”,让网友直呼,这座博物馆简直是“奇葩”,它的“藏品”足以毁了参观者的三观。

  冀宝斋博物馆中什么样的藏品,竟然让网友大跌眼镜?比如,主流观点认为青花瓷器滥觞于唐代,但这里不仅有“隋青花”“魏青花”,还有“炎帝制造”的“青花人物纹罐”等赝品。除了在年代上玩“穿越”,该民间博物馆还在藏品的“大”和“奇”上做尽文章:1.92米的汉代五彩瓷器、3米高的东汉五彩长颈瓶,还有直径1.76米的“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古代瓷盘”。

  只要具备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就能看出这座博物馆的“娱乐性”与“山寨”本质。可是,就是这样一座集“假冒伪劣”于一身的博物馆,却被官方“转正”了。2012年7月,该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它还是河北省冀州市重点打造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也是衡水市“十馆一中心一剧院”重点项目之一。而且,冀宝斋博物馆还被确定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还成了河北第三批“省级科普基地”。

  何为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公共机构。根据《文物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设立博物馆,必须由馆址所在地市(县)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后,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并上报藏品目录及合法来源说明。冀宝斋博物馆在创办之初有没有申报审批,文物部门又是如何审批的?这些“历史问题”应该追究。

  事实上,明知道是“赝品”,官方依旧大力扶持,凸显了当地政府追求政绩的冲动。当各城市开始竞争“文化软实力”时,博物馆的建设分明也是一种政绩。现实中,一些地方甚至喊出了建设“博物馆城”的口号。有数据显示,2011年一年之内,我国登记在册的博物馆增加了500多座,博物馆泛滥成灾,究竟是在“展文物”还是在“要政绩”,不言自明。

  奇葩的冀宝斋博物馆成了一部活脱脱的闹剧,而它呈现出了更多沉重的内容。举着文物的旗帜,打着博物馆的幌子,挑衅着公众的智商,还硬生生把未成年人“绑架”进来。这样一座假冒伪劣博物馆,如何向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当它获批为“省级科普基地”时,不知道审批部门有没有想过会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而那些未被曝光的“赝品博物馆”,就这样处于监管盲区,任其恣意生长么?(陈方)

分享到:
          推荐给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艺网”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须转载图片请保留“中艺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艺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专家顾问 | 艺术顾问 | 代理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声明
电信与信息经营证: 粤B2-20060194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156-8187